2023年,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5%下調至3%,那什么是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預定利率為什么要下調?對消費者又有什么影響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一、什么是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是指壽險產品在計算保險費時采用的利率,保險公司在厘定保險費時,應根據公司歷史投資回報率經驗和對未來的合理預期及產品特性按照審慎原則確定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險產品的價格直接相關。在其它假設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一款產品的預定利率越高,消費者投保該產品時所繳納的保費則越少,保險產品的競爭力越強。
二、預定利率下調的原因是什么?
通俗來講,產品開發時設定了預定利率,約定了保單利益,保險公司將保險資金用于投資,在銀行全面調降存款利率,理財市場大環境利率呈下行趨勢的背景下,保險公司預期投資收益可能也受到影響,如果預期投資收益變差,保險機構賺的錢可能不足以支持保單約定利益,就會形成利差損,為緩解保險機構投資端壓力,防范利差損風險,壽險預定利率也會順應整個市場利率趨勢下調。
這種情況在海外保險市場并不鮮見,多國保險業也經歷過低利率環境帶來的挑戰。以日本為例,為應對日本低利率趨勢,日本壽險行業也通過降低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優化資產配置、調整業務結構等手段,以降低利差損。
三、風險提示
1.預定利率主要用于產品定價,不能作為選擇保險產品的首要標準,保險行業堅持“保險姓?!?,保障是保險的獨特屬性,獲得保障是購買保險的主要目的,財富管理是輔助功能,不能本末倒置,追求保險收益而忽略保險保障。
2.相對短期理財來講,保險是著眼長期的資產規劃,購買保險更應注重長期收益情況,不宜將保險產品與銀行存款、國債、基金等金融產品進行片面比較,也不盲目輕信只強調“高收益”、承諾保證收益等不實的宣傳行為。
3.對于有保險需求的消費者,要認真梳理好自己的保險需求,通過官方途徑多方了解保險產品,做好產品功課,避免盲目跟風購買不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