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發展改革委等5單位聯合印發《支持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工作方案》,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雙向互動體系,鞏固和擴大我省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我省將支持合肥市、蕪湖市創建車網互動國家級示范城市,推進居住小區智能有序充電試點示范,探索建立居民充電獨立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利用價格信號引導居民合理有序充電。
2025年形成多項車網互動技術標準
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怎么互動?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車網互動是指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通過充換電設施雙向互動,按照能量流向可主要分為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等形式。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普及,車網互動日益受到關注,被認為是未來新能源汽車補能場所的發展趨勢。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開展車網互動規?;圏c示范,2025年底前建成5個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個以上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
我省此次出臺的方案是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實施意見要求。根據總體目標,到2025年,我省將形成多項車網互動技術標準,充電峰谷電價機制全面實施并持續優化,市場機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0年,參與制修訂多項車網互動國家技術標準,形成完善的電力需求響應、輔助服務市場、電力市場交易等機制,V2G、S2G、V2B以及智能有序充電等多種車網互動示范場景實現規?;瘧?,新能源汽車成為電化學儲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力爭為電力系統提供10萬千瓦級的雙向靈活調節能力。
支持合肥蕪湖創建車網互動國家級示范城市
根據方案,我省將啟動車網融合綜合示范推廣行動,支持合肥市、蕪湖市創建車網互動國家級示范城市,全年充電電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私人充電樁充電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實現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城市電網三方高效互動,打造智慧充換電示范區,建設3個以上國家級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創建3—5個省級示范城市,全年充電電量55%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私人充電樁充電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建設5個以上省級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打造若干個省級示范縣區。
同時,推進居住小區智能有序充電試點示范,推進公共領域智能有序充電試點示范,推進雙向充放電試點示范。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雙向充放電是指新能源汽車既能夠通過電網補能,也能夠向電網反向饋電。我省將結合新型建筑電力系統和建筑智能化運行管理平臺建設,打造新能源汽車與園區、樓宇建筑、家庭住宅等場景高效融合的V2B雙向充放電試點示范。在大型物流園區、干線公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運輸場景,充分發揮公用充電場站、專用充電場站、光儲充換一體站負荷聚合優勢,有序推進公共領域V2G、S2G等技術示范應用,打造集車網互動、綜合能源聚合、交通與能源智能調控等于一體的融合示范,建設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
用價格信號引導居民合理有序充電
什么時間給新能源車充電?答案或許是“電費更便宜的時間”。我省將啟動配套電價和市場機制完善行動,優化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探索建立居民充電獨立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利用價格信號引導居民合理有序充電,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鼓勵示范項目雙方協商確定放電結算方式,激發充換電設施靈活調節能力。
深挖需求響應調節潛力,探索參與電力市場機制,《方案》明確,鼓勵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等作為靈活可調節資源,依托中長期、現貨等市場機制,通過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形式參與市場交易,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同時,建立車網互動交易機制。鼓勵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車網互動資源參與電力交易,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車和充換電場站對電網放電的價格機制。
推廣雙向充電樁應用
讓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從“無序”變“有序”,國家發改委此前出臺《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原則上新建充電樁統一采用智能有序充電樁,按需推動既有充電樁的智能化改造。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智能有序充電是指通過智能化手段,根據電網負荷狀況、充電需求、電價等因素,對充電樁進行優化調度,實現充電樁的高效利用和電網的平滑運行。智能有序充電樁是具備智能有序充電功能的充電樁。
根據我省此次《方案》,我省將啟動充換電設施互動水平提升行動,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鼓勵整車企業、經銷商隨車配送具備有序充電能力的充電樁,將各地智能有序充電樁數量納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綜合評價,鼓勵新建充電樁統一采用智能有序充電樁,有序推動存量充電樁智能化改造,推廣雙向充電樁應用。
同時,健全智能有序充電管理體系。加快推進智能有序充電示范小區建設,引導居民參與智能有序充電,緩解居住社區電網供電瓶頸。我省將探索建立居住小區智能有序充電管理體系,加快規范社區有序充電發起條件、響應要求和結算方式。
鼓勵車企將累計充放電量納入電池質保范圍
我省將開展車網互動技術攻關行動,搭建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平臺,推進車網互動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動力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加大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動力電池、高頻充放電電池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開展高性能、智能化的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將動力電池循環壽命提升至3000次以上,攻克高頻度雙向充放電工況下的電池安全防控技術。
在電池質量保障方面,我省方案提出,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鼓勵整車企業優化當前按照固定年份或累計行駛里程的質保政策,將累計充放電量納入電池質保范圍。開展V2G項目示范車輛電池狀態的第三方評估,向用戶反饋電池評估信息,明確車企質保期內電池損壞的維修和補償監督機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