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在中國傳統手工藝版圖里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僅富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能創造經濟效益。對于程沖來說,竹調已經變成生活的一部分。2010年,外出學完竹雕技藝后,程沖就決定回到家鄉黃山創業。轉眼間,和竹雕已經相伴了14年的時光,程沖也在休寧創辦了竹雕廠,不僅提升了山區毛竹附加值,還帶動當地竹農共同致富。
來到休寧縣竹韻堂竹雕廠,只見40余臺雕刻機悉數開啟,發出嚓嚓聲響,打磨、清洗、滾涂、裝飾和打包車間忙個不歇,雖然室外寒氣逼人,但工廠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今年44歲的程沖是歙縣石門鄉人,2010年剛剛而立之年的他在外學完竹雕手藝后返鄉創業,便四處聯系考察,碰巧與石門隔壁的榆村鄉也在以優惠的政策招商引資,便利的交通條件和當地豐富的毛竹資源讓他最終選擇在富溪村一塊空閑地置業創業。
“創業之初,從用地批復、蓋廠房、購設備、找市場,什么都自己干,碰到什么難題就去請師傅幫忙?!背虥_介紹說,由于他對竹雕感興趣及多年學徒經驗,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2012年開始產品試銷投入市場。在他矢志不渝的努力下,廠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品從單一到多種,由此開辟了一條毛竹深加工生產竹戒尺、竹簡、竹掛件、竹簽和定制飾件等旅游文化工藝品之路。
談到竹雕品,程沖是如數家珍,竹雕品生產有多個環節,從竹片半成品購來后要經清洗、打磨、油漆、雕刻、串珠、裝配和包裝等,環環相扣。竹雕品所刻制的都是傳統國學內容,什么三字經、誡子書、古詩詞和古警句等,負載著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啟蒙教育和警示作用。
這些年通過不斷宣傳推介,該廠產品已成功打入全國各地旅游、禮品市場,遠銷臺灣、韓國及東南亞等地,銷售量逐年攀升,2019年曾達到500萬元的規模,一度十分紅火。多年來,該廠通過精深加工,不僅提升了山區毛竹附加值,還對增加當地竹農收入和剩余勞動力就業增收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程沖介紹說,廠里這幾年主打產品是竹戒尺,還有小掛件、竹簡及顧客訂制產品,以依托阿里巴巴平臺線上銷售為主,線下經營為輔。去年隨著旅游市場升溫,產銷量逐月遞增,往年庫存產品得以清空,是近幾年發展較快的一年,全年銷售額預計超400萬元,已恢復最高年份的80%以上,呈現生產銷售兩旺的良好勢頭。
據了解,目前該竹雕廠系黃山市為數不多的骨干旅游產品生產廠家,能夠生存下來且日益興旺,除了國家一系列惠企好政策外,還靠程沖的不斷創新和開拓進取。一直以來,他不斷加強學習,傾心研究市場行情,摸索旅游市場規律,生產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針對員工減少的實際情況,去年他投入18萬元購進了3臺最先進的雕刻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作為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生產銷售管理緊抓不放,同時又當檢修員,疑難雜癥均由他自行排除化解,從而減輕了經營成本。此外,他還注重從一線員工發展黨員3名,在企業困難時期,幾位黨員始終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為幫助該廠做大做強,該鄉黨委政府負責人多次到廠調研指導,傾聽廠方意見建議,黨建指導員開展定期走訪,收集有關訴求,為黨委決策提供第一手信息。展望新的一年,程沖信心滿滿,他說,春節過后,就加大投入抓緊把新廠房給建好,所有的雕刻機全部搬入新廠房,然后科學劃定區域,把各個車間、倉儲、打包、展示等功能區重新配置好,屆時,將錨定目標、放手大干,讓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竹雕品賣到全國各地,打入國外市場。(葉天壽 戴旭東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