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策劃】年度熱詞的風吹過了2023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3-12-18 09:49:22

    對,看到熱詞盤點時,就是快要揮別2023年的時候了。

    你一定曾在不同場合見過上面這些詞語或句式。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信息載體和交際工具,語言文字是流動的、有生命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年度流行語就是社會現象的一種折射,承載著人們的生活圖景與情感記憶;它反映著社會文化的變遷,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當我們回顧十年前的流行語,如“傷不起”“hold不住”“給力”“達人”“舌尖上”“接地氣”“藍瘦香菇”時,我們能輕易判斷出它們的年代。一些流行語已長長久久進入了我們的辭典里,而另一些詞卻帶著時代痕跡被塵封在了語言的沙灘上,記錄著歷史的潮聲。

    今年的年度流行語更加輕快有趣,生機勃勃。誰能想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舉辦的“村超”,不但轟動全網、熱度出圈延伸到了線下,甚至成為當地旅游必打卡的一個景點?“村”字頭的農村體育賽事躥紅,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詮釋與縮影。

    而“特種兵式旅游”“顯眼包”“搭子”,最早盛行于年輕人之中。古有野馬脫韁型出行,今有特種兵式旅游,主打緊湊高效,用最少的錢和最少的時間游覽最多的景點。有人三天五岳、有人五天五岳....雖然“極限挑戰”不宜輕易模仿,但文旅復蘇回暖之下,“旅游特種兵”們積極的精神風貌得到了全網好評。旅游還可以有“搭子”,作為一種無壓力社交,“搭子”不用費心思維護,有更多自主選擇和自由空間。吃飯可“搭”,“逛街”可搭,萬物皆可搭。至于“顯眼包”,早就從最初的嫌棄意味變成了褒揚,畢竟勇于展現有什么錯?“顯眼包”深受喜愛是社會更加寬容的體現,也是人們對個性化與多元化表達的認同。

    熱詞年年在變,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宏大敘事與個人表達并行不悖,是社會現象與漢語言的融會貫通。從年度熱詞,我們既能窺見社會焦點的變遷圖景,亦能體會到時代特征的情感共振。

    顯眼包

    何為顯眼包?這個原本有點貶義的詞,在今年的流行語里,卻成了一個正向的詞。

    顯眼包可以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或為事,也可指物。這個詞的重點在“顯眼”。網友們熱評:每個物種,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顯眼包。動物園有動物園的顯眼包,博物館有博物館的顯眼包,大學生有大學生的顯眼包。顯眼包這個詞親昵,有點釋放個性,有點與眾不同。

    博物館“顯眼包“可能是各路顯眼包大軍中比較出圈的那個。畢竟,這兩年,打卡各地博物館在年輕人中相當流行。那些千奇百怪、讓人“笑不活了”的文物被做成各種表情包,成為網絡上的斗圖擔當。

    面對這波熱潮,安徽博物院派出了“摸著良心說話”出戰——這對守門按盾武士陶俑不論動作還是神情都非常符合‘顯眼包’的特征。一個張口鼓目,面帶笑容,一個豎眉鼓眼,臉為怒容。

    用陶俑陪葬在秦至唐代貴族墓葬中較流行,主要根據各時期官吏的形象雕塑而成,以顯示死者生前顯赫的地位。誰能想到,在這波顯眼包熱潮中,還能學到知識呢?

    哈基米

    哈基米是日語的音譯,原本意思是蜂蜜水。這個梗出自一部動畫,主人公東海帝王哼唱的蜂蜜之歌里面不斷重復著“哈基米”,因為曲調魔性而洗腦,許多社交平臺紛紛使用這段音樂,作為萌寵或可愛風格的背景樂,時間久了,“哈基米”也成了“萌寵”“可愛”的代名詞。

    盛行于視頻平臺的“哈基米”其實并沒有在文字領域出圈,這也是其落選《咬文嚼字》年度流行語的原因。不過,當一首BGM不斷在我們腦海里播放,這種現場叫作“不自主音樂想象”??蓯鄣男∝埵恰肮住?可愛的小狗也是“哈基米”,連具有可愛屬性的電影角色或者明星,也可以是“哈基米”。

    作為一個網絡詞語,哈基米的原意幾乎被完全消解,成為一個在漢語中被廣為使用的新造詞,只怕這是原作者萬萬想不到的吧!

    特種兵旅游

    坐最晚的車,起最早的床,走最長的路。夕發朝至、半夜抵達……寧可委屈自己,不能委屈周末?!疤胤N兵式旅游”今年太火了。從五天三岳到五天五岳,不斷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牛人讓人不禁陷入沉思——這真是肉身凡胎能做到的嗎?

    24小時玩遍合肥、阜陽特種兵攻略、特種兵窮游黃山、極限挑戰12小時玩轉“莊子故里”……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分享了在安徽特種兵旅游的經歷。眾多網友也熱情回應,安利家鄉美景美食。有人說,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但有時看看別人的旅程,也會對自己的家鄉產生了全新的認識。

    也有人認為,特種兵旅游過于考驗體力,到一個地方暴飲暴食不利于身體健康,極短的旅游時間偏于浮光掠影,并不能好好感受當地的魅力……但年輕沒什么不可以。在文旅復蘇的大背景下,“特種兵式旅游”折射的是年輕人對生活的期待與熱情。在漫長的人生中,回憶起“當年勇”,依舊能夠會心一笑。

    多巴胺/美拉德穿搭

    “多巴胺”和“美拉德”,兩種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今年卻神奇地摻和到了一起。

    多巴胺是一種化學物質,既是一種激素,也是一種神經遞質。它主要在腦細胞和腎上腺細胞中合成,其水平和平衡對人的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

    從色彩心理學角度看,明亮鮮艷的色彩能夠激發多巴胺分泌,讓人產生愉悅感。所謂“多巴胺穿搭”,就是用高飽和度的色彩、繽紛明亮的搭配讓人產生愉悅體驗。

    到了秋天,“美拉德”又火了。

    提起美拉德,你會想起什么?牛排、烤面包、還是烘咖啡?美拉德反應是由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卡米爾·美拉德發現的,主要是指在高溫下糖類與蛋白質發生反應產生一系列的化合物。

    美拉德反應過程中,會出現大面積的棕色、卡其色、褐色等,以此為主旋律,又有橘紅色、橙色等色調加以點綴,這種色調的搭配,非常符合秋冬人們對于溫暖舒適的追求。

    多巴胺也好,美拉德也好,色彩中孕育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今年秋分,在新安江畔,一場“多巴胺主題曬秋”曾刷爆朋友圈?;鸺t的辣椒、金黃的玉米、黃橙橙的柿子,色彩繽紛的曬秋圖是黃山村落中秋最美的一幕。當藝術走進生活,每個人都能深深地被美妙的色彩打動。

    挖呀挖

    這詞兒“紅”的很無厘頭,相信大部分中年男性比小朋友更有體會。

    拋開這首歌曲的魔性旋律,單說詞,大概是年度熱詞中文本最沒有“技術含量”的。 鋪天蓋地的刷屏,配合旋律,“挖呀挖”被網友不斷重新發明,甚至變成了一種萬能句式,慢慢變得追求矯情、低智化,有些讓人反感,它的熱度也就走到了盡頭。

    但是分析“挖呀挖”的心理動因,還是很有趣。比如,不僅很多小男生很喜歡挖掘機玩具或帶著小桶挖沙子,看似沉穩的中老年男同志也不例外,不信你去任何一個有挖掘機的工地或者路邊,總會一群腆著肚腩、背著手圍觀的大叔大爺,而且不分中外。甚至有文章專門分析,“為什么他們這么喜歡圍觀挖掘機?”即便是在海邊挖呀挖,老父親總是創意滿滿、不亦樂乎,甚至忘了自己只是在陪孩子。

    人們對挖東西有著近乎癡迷的愛好,特別是我們這樣的農耕文化大國。這些年,挖泥鰍、掏黃鱔、趕海挖蟶子……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直播總會火得一塌糊涂,所以,“挖呀挖”的確能夠挖到人的心坎里。

    有些“挖呀挖”更是了不起的,各行各業的人在沙漠里挖、在荒山上挖、在海洋最深處挖,甚至在月球和火星表面挖……

    不僅挖出深度,更挖出未來。

    當然,有一個職業最符合這個詞的本意,那就是考古工作者。這大概是最有意思的“挖呀挖”。就在今年,挖了幾十年的安徽凌家灘遺址又有重大發現,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基址出土,讓中華探源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想想看,我們的生活也還真是這樣,挖呀挖,挖出空間,種出花朵。年復一年,支撐著我們的生存空間、精神世界,乃至歷史與文明。

    AI大模型

    十年前,當聽說有一天機器人可以幫你寫作業、寫公文、寫新聞稿時,還覺得那是個遙遠的“未來式”。但短短數年后,它甚至可以幫“冷門歌手”孫燕姿出專輯了?,F代科技,就是讓你這么猝不及防,但又適應得飛快。

    ChatGPT在2022年11月30日橫空出世,這一年也成為“AI大模型元年”。但真正展開全球化競爭的,則是2023。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星火”等紛紛下場搶占風口。特別是今年10月,科大訊飛在合肥發布了“星火3.0”,宣布全面對標ChatGPT,皖版大模型正在向全球頂尖發起沖刺。

    大模型究竟能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已經肉眼可見。今年高考,我們的編輯分別使用三款大模型做寫手,代替以往的“名家寫作文”策劃。結果顯示,大模型對命題作文的理解已經讓人驚嘆,雖然它始終代替不了人的感情,但對于程序化的寫作例如公文和簡單的新聞稿已經駕輕就熟。

    這只是大模型最淺層的應有,隨著5G、6G時代的到來,結合前兩年爆火的“元宇宙”概念,AI注定將成為我們未來生活領域的主角之一,辦公、教育、醫療、養老、交通……它將無所不在,這是現階段人類文明的至高成就之一,也是為自己制造的挑戰。AI能否具備獨立人格,爭議不斷,但所有的研究方向都在朝向它。

    30年后回望2023,我們對AI的感受也許會更深。

    村超

    村超火的是足球還是旅游?它能攪動中國足球的發展嗎?模式能不能復制?

    這是村超火爆背后的思考,也是不同領域要討論它時必然存在的爭議。

    但不管怎么說,村超和同樣出圈的“村BA”,在全國的帶動效應明顯,還帶出了江蘇沛縣春節舉辦的“村界杯”。效應也在安徽落地,8月,首屆安徽“村BA”省級總決賽在久負盛名的小崗村開賽;9月,安徽池州青陽縣廟前九子古鎮舉辦了五人制鄉村足球超級聯賽,看球還能夜游古鎮;今年,阜陽30名留守兒童在當地俱樂部的運作下,成立了該市首支村級少兒足球隊……在中國兩大球同時慘淡的當下,這些“草根”真的讓人動容。

    但實話實說,村超能給中國職業足球或者是國足成績帶來的幫助極為有限。

    無論是村超還是村BA,雖然從“群眾體育”中萌生,但他們之所以成為“現象”,不僅僅在于體育的魅力,更在于它的開放性,成為一項可以容納娛樂、體育、文旅、商業等均有高度開發潛能“三產”形式的社會活動。而如何發展好職業體育,那是另一個話題。

    村超更應該是一個現代鄉村文化治理的模板,同樣也給文旅體融合發展開辟了一條不同的思維路徑。有“村BA”和村超,就會有“村界杯”“村BD”以及隨之而來的其他……除了文旅體的融合,鄉村在發展過程中的商業文化、社交文化以及隨之帶來的結構性變化同樣值得關注。

    從這個角度說,“村超”的成功模式從貴州走出來,很難全盤被中國絕大部分鄉村復制。各地鄉村經濟文化發展要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優勢,沒有太多捷徑,但是有很多空間去嘗試。

    要解好鄉村振興這個大課題,任重而道遠。

    搭子

    “搭子”不是個新詞,但在00前后的年輕人中,會賦予不太一樣的意義。

    據說,搭子的盡頭是朋友。也就是說,我可以和你一起搭伙吃飯、旅行、上班、跑步,但是完成必要的共同目標后可能就即刻over,各自并不介入真正的生活。因此,搭得再好,也不是朋友。

    專業的說,這叫一種新型的“垂直社交關系”,淺于朋友,重于同事,主打一個垂直細分領域的精準陪伴。

    都說現在的年輕人“社畜”,這個詞的流行仿佛也在印證這一點。

    習慣了“親情血緣”社會結構的中老年人肯定會問:現在的年輕人怎么了?這種碎片化的情感,與“浪子”情節何異?但是,每一種社交方式的流行,都有深厚的社會背景基礎。說實際點,人際交往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情感需求和高效發展,在這一點上,“搭子”文化很符合現實。

    在生活節奏以分鐘計算、傳統大家庭被日漸解構的今天,年輕人的疏離感是老一輩人無法想象的,學習、工作、生活,他們需要不同層次的陪伴,而不僅僅限于結婚生子。細想想,很多為了給年輕人帶孩子進入陌生城市的老人,是不是也有這種“搭子”文化呢?其實很普遍,結伴買菜、跳廣場舞、打牌、下棋、旅游……無數組“搭子”在各個小區三兩成組,等完成帶孩子的任務后,可能又各奔東西。

    當然,如果能有一個各方面都投緣而又穩定的“搭子”,誰也不會嘴硬說不好。想起今年本報報道的那對合計163歲的胡應福、王章敏老兩口,他們同樣熱愛馬拉松,成了最好的跑步“搭子”,每天1萬米一跑就是20年。而在生活上,他們也已經搭超過55年,真真讓人羨慕啊!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