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中國(合肥)國際科學藝術節合肥未來大科學城聚變堆園區分會場活動在合肥舉辦。
活動以“數字時代的科學與藝術”為主題,通過專家論壇、科普劇、科學藝術表演、科學藝術系列展覽、科普文化藝術活動、科藝集市、非遺展示以及開放大科學裝置優質科技資源等形式,帶來了多場科學與藝術交織融合的饕餮盛宴,營造出“科學與藝術”相遇的濃厚氛圍。
在論壇和科技藝術圓桌對話活動上,多位專家學者和知名藝術家圍繞“科學與藝術的相遇、藝術之美與科學之光的融合創新、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未來發展”等內容,開展主旨報告和專題研討,并與在場社會各界公眾代表熱切交流。
“‘人造太陽’大科學裝置給了我們很多藝術靈感,我們準備圍繞‘人造太陽’‘夸父逐日’等進行科普藝術創作,將現代科技與神話傳說結合起來,在給公眾帶來審美體驗的同時,讓他們更深入淺出地理解磁約束核聚變等高深的現代科學知識?!敝囆g家、中央美院教師張兆宏說。
“我們希望讓科學家和藝術家交朋友,多在一起工作、交流,讓科學與藝術聯姻,真正把科普做成產業,鋪就一條讓公眾更深入地了解大科學裝置的科普之路?!闭勂鹂萍寂c藝術的融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科技開發處處長、研究員孔德鋒侃侃而談。
活動現場,高聳震撼的真空室主機部件和聲光電一體化的聚變創新展覽館,讓公眾感受科學魅力,結合全方位的科普介紹,進一步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充分展示了磁約束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的魅力。磁懸浮實驗、液氮小實驗、輝光實驗等科學小實驗和游戲互動吸引了現場小朋友的熱情參與,能源研究院科普基地原力超導實驗室還將人造太陽的核心技術超導,研發出豐富有趣的科普課程,吸引了不少家長的關注。
夏勖彩塑、王劍蛋雕、大錘陶藝、新文房四寶、魯班鎖與算籌、東方超環大裝置套章……在科藝集市區,非遺文化和文創展品一一呈現。此外,活動還設置了“國之重器東方超環攝影展”“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視覺藝術展”“科學島科技漫畫展”等多場科學藝術專題展覽,運用藝術色彩和現代手法,解讀科學研究和科學精神的傳承。
作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