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會,在這里,陳皮是每家每戶的生活底色。等這個縣城的陳皮曬到恰到好處的時候,沒有一個廣東阿姨能夠抵擋得住它的誘惑。就如同當年我們小時候,
沒有人能夠拒絕放學后的一袋九制陳皮。這邊的姑娘長大出嫁時,二三十年的新會老陳皮,也是沒人能拒絕的一份殷實嫁禮。
距離冬至采摘大紅柑還有好幾個月,新會人已經開始籌劃了。新會城里,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己制陳皮。只是,做陳皮的茶枝柑,要和專門種植的農戶早早預訂。一戶家庭通常一訂就是一兩百千克,預訂好了后開始等待天氣日益變涼。直到秋風掃黃葉的時候。以茶坑村為首,陳皮就鋪滿了廣場和村落。連居民樓的陽臺和天臺,也滿滿當當。成千上萬的柑皮與飽滿的果肉分離,一只擠一只密密麻麻地躺著「曬太陽」。里頭甜滋滋的水分在空氣中緩慢蒸發,新會茶枝柑獨有的醉人清香,便從四面八方竄進人們的鼻子里。
「百年陳皮勝黃金」,這話絕對不是虛名。三年陳皮有一種花香味,五年陳皮有一種陳香味,十年以上陳皮有一種藥香味,至于十五年以上的,已是名貴的中藥材。有剛到江門的小伙伴被不同價格的陳皮震驚——「幾十年的老陳皮非常貴,有錢都買不到?!剐聲惼?,并不是普通的橘皮曬干而已,民間世代傳承數百年的,傳統藥材炮制技藝,將當地特產新會柑經開皮、曬制、陳化等程序,精心制成。因為柑橘特別容易長蟲和發霉,存放時需要特別特別小心,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一切成云煙」。所以,每一片上好的廣東陳皮背后,都要經歷數次失敗的教訓,和漫長的歲月考驗。它是新會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沉淀,以及對生活不期而遇的釋懷,和人生的憧憬。在新會,有種說法是——看得見熊子塔的地方,就能出高品質的陳皮。熊子塔位于茶坑村旁的鳳山上,鳳山的名字也與陳皮有關。傳說,兩千多年前,一對鳳凰準備將兩顆珍貴的茶枝柑種子帶回天庭種植。在途徑新會時,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沉醉在湖光山色中,把珍貴的茶枝柑種子落在了山邊。兩顆珍貴的茶枝柑,孕育了如今整個新會的陳皮產業。
鳳山下的茶坑村是陳皮主要產區之一,由于附近山中有一個長滿野茶的坑,村莊遂被命名為「茶坑村」。七百多年前,茶坑人已大量種植新會柑。茶坑村,面向南海,背靠鳳山,西江、潭江和崖門水道三條水系繞著村莊,田野、魚塘環繞四周。日轉星移,潮起潮落,江河兩岸逐漸形成了沖積平原,沉積有機質和海水鹽類,土壤營養充足。這類有機質豐富的土壤,為柑橘類作物生長提供了最適宜的條件。這里出產的新會陳皮芳香馥郁,尤其能出產上好的大紅柑。柑果柑香突出,柑油含量高,營養價值高。此外,天馬、梅江、東甲、西甲,也都是生態極好的陳皮產區。其中天馬村,被評為廣東省最美的生態鄉村。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筆下的《鳥的天堂》原型就在這里,柑園就在小鳥天堂旁邊。這里的柑子酸甜適度,柑韻悠長、口感順滑,柑皮香濃,沁人心脾。更不用提東甲村,是新會大紅柑的著名傳統產區,素有「東甲陳皮譽新會,百年陳皮勝黃金」之稱。新會特有的陳皮酒,更不容錯過。陳皮入酒,口感新奇,層次豐富,還有消滯和養顏的功效。在口感味道上,新會人乃至廣東人不僅“會吃陳皮”,也很會“吃青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寫道:梅者媒也,媒合眾味。青梅也與陳皮一同入菜,比如陳皮青梅飲,青梅陳皮煲湯、煲粥。陳皮與青梅都是不可多得的藥食同源、食養具佳的美物,經過新會人的演繹,陳皮、青梅“入方能和百藥、入膳能調百味”。者入饌,雖不是主角,卻往往畫龍點睛,粵式菜系深得奇妙,口齒留香的,都是歲月的余味裊裊。陳皮與青梅,皆是東方原生風土的代表和文化符號。對食物的傳承,又恰恰在平凡的生活里。古有陳皮入酒、青梅佐酒,今人又將陳皮、青梅、酒融為一體,釀成經典的東方味——梅見陳皮梅酒。
風土孕育風味,要撐起陳皮梅酒的風味主旋律,主角之一的陳皮必得來自新會。陳皮梅酒的陳皮,來自具有422年歷史的國有中藥企業陳李濟。同治年間,陳李濟百年陳皮就被欽點為廣東貢品調京御用,從此譽滿天下。四百余年來,每逢新會茶枝柑成熟之際,“陳李濟”便會在此定點采摘,并注明年號。而后通過陳化處理,制成品質上乘的陳皮。在“陳李濟”特定的炮制工藝、環境中,柑皮顏色逐漸變深,成份逐漸陳化,愈陳愈香,愈陳愈珍。陳皮梅酒正是甄選了10年和15年陳皮。10年陳皮在放置的過程中,芳香燥烈的成分散失,香味更醇和溫潤,回味悠長。15年陳皮,果香味已基本消去,開始散發出淡淡的藥香味??鞎r代里,用十余年時間晾曬的心意,顯得愈加珍貴。釀造陳皮梅酒的青梅則是來自四川大邑的高山大青梅。大邑位于西嶺雪山腳下,處于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擁有典型的立體氣候和垂直地貌。這種地形在全國都極為少見,也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非常適合梅子生長。生長在雪線附近的高山大青梅,有1500年種植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青梅品種之一。相比廣東、福建等地,四川大邑的高山青梅,受益于高海拔成熟較晚,六月底9成熟才開始采摘。這也允許高山青梅擁有了更長的生長期,慢慢累積風味。人工采摘后的青梅,被運往長江上游重慶江津的酒莊,原果、黃冰糖、2年陳高粱酒,入壇浸泡180天,溢出飽滿酸甜的梅汁。而后,新會陳皮進入酒液浸提,經過長時間冷儲,陳皮的馥郁香氣融入青梅酒,梅酒的清爽與陳皮的回甘相得益彰,兩者相互碰撞,喚醒更多高級的東方復合風味。新會、大邑、江津,千里江山風土,融于酒中滋味。各地風土不同,各地所栽種的柑、青梅,以及用于釀造基酒的高粱品種都不同,所產生的香氣、甜度、風味也不盡相同。陳皮的清甜醇和與青梅果香相融于酒液,飽滿梅香與陳皮藥香疊加融合,口感酸香醇厚,梅酒的余味中,有陳皮的微辛與回甘,滋味繁復美妙,醇和綿長,具有濃郁的經典東方風味。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