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發布消息,《合肥市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導則(試行)》正式出爐。新規將進一步規范合肥市超低能耗建筑建設,加速實現合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升建筑能效和品質。
超低能耗住宅建筑不宜設置天窗
所謂“超低能耗建筑”,是指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級形式,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室內環境。包括通過被動式建筑設計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調、照明需求,通過主動技術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設備與系統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終供暖、空調、照明、生活熱水和電梯能耗水平大幅降低。
根據新規,超低能耗建筑方案應以本地氣候條件、建筑功能和周邊環境資源為引導,開展建筑氣候適應性設計,提高天然采光、自然通風和保溫隔熱性能,在滿足舒適性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用能需求。比如,利用建筑布局、道路走向、局部架空等方法,營造適宜的室外風環境,有利于建筑自然通風;建筑朝向、布局應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日照,主體建筑朝向宜南偏西10°至南偏東15°之間,有利于降低建筑供暖空調負荷和獲得良好天然采光;場地鋪裝及建筑外飾面優先選用淺色或低紅外吸收率類材料,降低場地鋪裝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改善室外熱環境;場地內采用復層綠化,在活動場地、廣場設置喬木或構筑物遮蔭,降低場地熱島效應。
新規提出,超低能耗建筑應選用高耐久性、易維護的裝飾裝修材料進行全裝修,不得損壞建筑圍護結構氣密層和影響氣流組織。宜采用通過綠色建材認證(或標識)的材料和部品。合理利用集熱蓄熱墻體、頂棚等,鼓勵室內采用具有調濕功能建材,提高建筑能效和室內舒適度。應采用高性能門窗系統,玻璃配置應采取增加中空玻璃層數、惰性氣體、邊部密封構造、真空層等加強門窗保溫隔熱性能的措施;外門窗洞口四周應做保溫處理,宜采用節能型附框,便于后期維修更換;住宅建筑戶門應具有良好的保溫性和氣密性能;住宅建筑不宜設置天窗。
住宅建筑應設置太陽能熱水系統
記者在新規里看到,超低能耗建筑內垂直交通設備應采用節能型產品。電梯應具備變頻調速技術,當無外部召喚且電梯轎廂內一段時間無預設指令時,應自動關閉轎廂照明及風扇等非必要電氣設備;兩臺及以上電梯集中設置時,應實現群控功能;高層、超高層公共建筑電梯應具備能量反饋技術;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應具有節能拖動及節能控制裝置,具備空載時暫停功能、自動控制啟動功能。
在照明節能控制方面,應結合建筑使用特點及天然采光要求,進行分區、分組控制。走廊、樓梯間、門廳等公共場所照明,應采用光電感應或智能控制;大空間、多功能、多場景場所的照明,應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設置電動遮陽的場所,宜設照度控制與其聯動。集中供暖空調冷熱源設計方面,應選用高能效的冷熱源設備,優先采用廢熱或工業余熱;有條件且技術經濟合理時,應采用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有穩定熱水需求公共建筑,應采用冷凝熱回收型冷水機組。對冬季或過渡季存在供冷需求的建筑,應充分利用新風降溫;技術經濟合理時,可應用冷卻塔提供空氣調節冷水。
新建超低能耗建筑應充分利用屋面資源安裝太陽能系統。其中,全年有穩定熱水需求的酒店、醫院、宿舍和居住類托老用房等建筑,應優先采用集中太陽能熱水系統;住宅建筑應設置太陽能或空氣能熱水系統,鼓勵在屋面設置太陽能光伏系統;辦公、商業、金融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太陽能光伏系統。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合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