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博士們來了!”7月17日上午,雨過天晴,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彌陀鎮長林村顯得更加秀美怡人。
鄉里鄉親都站在村口眺望,70多歲的村民詹留寶難掩內心激動:“我在村里待了大半輩子,只聽說過博士,沒想到這么多博士來到我們這個小山村,幫農民解決大難題呀!”
當天,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童宏葵領著校內教師組成的博士服務小分隊,與安慶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王輝一道,驅車輾轉山路近4小時,終于到達大別山腹地的小山村。
作為彌陀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長林村于2019年實現貧困村出列,2020年全部脫貧。作為對口幫扶單位,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派駐的工作隊,幫助村里完善了基礎設施,帶動村民發展茶葉和油茶產業,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增收。
自從結對以來,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涉農、食品、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團隊自發來到生產一線,幫助企業和村民解決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技術難題,實現產業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的“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暑假,學校又派出一支年輕的博士服務小分隊,他們的到來,將為長林村的產業發展增添什么樣的新動能?
博士暑期下鄉送技術
村夫野老傳統手工食品有限公司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從公司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創始人周光奇對非遺飲食文化的堅守。
周光奇原先在安慶經商,時常想念外婆做的腌制品,于是按照祖輩流傳下來的工藝工序,成功制作出“臘魚丁”,使這項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得到傳承。后來,企業又開發出自然發酵的豆腐乳,解決了同類產品保質期短、入口粗糙等問題。
這一天,劉冬博士就是沖著這小小的一塊塊豆腐乳而來的。劉冬是安徽農業大學畢業的微生物學博士,研究方向是食品發酵與質量安全,現在是安慶職業技術農林與服裝學院副院長。生在淮北的他,很少吃腌菜和醬菜,不過來到安慶工作后,這里的餐飲習慣,讓他的專業特長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劉冬至今記得第一次與周光奇見面時的情形。當得知學院設有食品專業時,周光奇激動不已,“技術的問題終于找到人了!”在劉冬的指導下,豆腐乳的用鹽量降了下來,由此解決了傳統工藝偏咸的問題,同時又延長了保質期。
不過,豆腐乳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公司客服接到不少消費者反映,因為運輸中出現機械碰撞,瓶中的豆腐乳容易散碎。劉冬調研了不同品牌的產品后發現,這一問題可以說是“行業性難題”。劉冬說:“沒想到,看似一個小小的外觀問題,背后的解決方案涉及基因技術?!?/p>
經過不斷論證和試驗,劉冬和團隊成員給出的技術方案是:利用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腐乳發酵過程中微生物菌變化,100余種微生物菌群被鑒定參與腐乳自然發酵過程。以無菌操作技術分離獲得有益曲霉菌和乳酸菌菌株,以其為主要發酵劑與自然發酵菌群相結合,發酵出結構緊實不易碎、芳香獨特又可口的腐乳佳品。
“我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終于在實驗室完成了相關技術的研發,這次來,主要是查看中試的情況?!眲⒍蛨F隊成員一起走進企業的無菌化驗室,認真了解生產流程中的每道工序?!敖酉聛?,我們要帶回樣品,進行撞擊試驗,看看效果如何?!?/p>
事實上,這支博士服務隊提供的是全方位技術支持,貫穿產業鏈的上下游。當天,研究方向為農產品新媒體營銷的博士李婷,帶著兩名學生進行了一場56分鐘的直播,為村夫野老傳統手工食品有限公司助銷農產品。
“直播過程中有打賞,也有一定的銷售量?!痹诶铈每磥?,這一次直播示范,不在于實現多少銷量,而是讓企業樹立新媒體營銷的理念——“再好的產品,借助網絡,才能更好地走出大山?!?/p>
李婷說,本次調研,也給企業的經營戰略提出了一個重要建議:“以前這家企業的網絡營銷都是外包,鑒于農產品利潤薄,考慮到長遠的發展,企業應當組織自己的年輕人搭建團隊,從頭學起、做起?!?/p>
高職教師搞科研不只為發論文
當天,童宏葵和李萍博士團隊來到村里的水稻基地。童宏葵蹲在田埂上仔細觀察,發現一株稻苗長得萎靡不振,便詢問李萍原因。
李萍拔起一看,聞到一股臭味,便分析道:“由于前期水稻受水災嚴重,患上了細菌性基腐病,另外,單季晚稻還容易患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等病蟲害?!彼攬鲋v解了防治方法,還與當地的兩名農技員曹俊、李全勝加了微信,便于以后及時指導。
“在農業領域,別管學的是什么方向,看到莊稼的問題,就要拿出解決方案?!崩钇荚诎不辙r業大學“一口氣”從本科讀到博士,現在是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植物保護與檢疫技術專業教授,主要從事真菌及植物真菌病害研究,涉及植物真菌病害診斷與鑒定、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領域。
“雖然專業研究的是病害,但是對蟲害也很懂?!崩钇甲孕诺馗嬖V記者,讀研究生期間,她在水稻實驗站和植保站待過好幾個月,對莊稼常見的問題非常熟悉。
在她看來,高職院校老師搞科研,尤其在農業技術推廣領域,必須接地氣,什么都能懂,不能陷在過去所學的專業里?!拔覀兙褪且鉀Q農業生產實際問題,往往涉及之前沒有接觸的學科,需要我們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崩钇颊f。
同時,作為安慶市的科技特派員,李萍可謂是“多面手”,既要制定瓜蔞、辣椒和金絲皇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還要開展土壤情況調查,為植物施肥提出指導性意見,此外還要帶領團隊成員為農產品網絡營銷提供建議。她說:“總之,我們依靠團隊的力量,提供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的‘一條龍’技術服務?!?/p>
對李萍來說,近年來的科研大多聚焦橫向課題?!安荒苤粸榱税l論文,更重要的是解決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贝送?,她認為,橫向課題還有助于科研團隊的建設,培養新生力量。
博士服務隊釋放規模效應
事實上,在一所地方高職院校,對李萍這些博士來說,科研大道上,早已集結起志同道合的青春同路人。2022年,安慶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農業產業化集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這也是首批立項建設的5個校級科研創新平臺之一,已列入安慶市科技計劃項目。
中心由李萍博士牽頭組建,現有成員14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5人。中心以作物和菌類種植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監測為主要研究領域,致力于解決產業共性和關鍵技術問題,搭建從研發、成果轉化到產業化的產學研創新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還把來自安慶師范大學的博士胡婷、宋曉賀吸納進來,整合資源,精準發力,首先在藍莓種植與深加工技術上實現了突破。
近年來,安徽省懷寧縣大力發展藍莓產業,全縣藍莓種植面積達8.5萬畝,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不過藍莓種植技術要求高,深加工技術較為落后,這些問題困擾著當地產業發展。為此,李萍帶領團隊成員成功地從藍莓根中分離出一種內生菌根菌,用于提高藍莓抗性,促進藍莓生長,并獲得專利。
此外,懷寧縣黃墩鎮的相關人員找到了劉冬博士,希望能夠解決深加工的問題。劉冬和團隊成員一起,為藍莓深度加工設立專項課題,進行研發攻關。目前,已完成特色藍莓果酒的研發工作,產品即將上市。
目前,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在地方脫貧攻堅“一村一品”成果基礎上,主動對接各地特色產業,提供進一步的技術支持,其中博士團隊積極參與。學院為岳西縣林蘭茶場提供岳西翠蘭的標準化加工技術,為懷寧縣的一家農業企業開發稻蝦共生養殖技術……
“我們設立博士科技小分隊,讓有情懷、有抱負、有才華的年輕人扎根鄉村,投身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在成就自身夢想的同時,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蓖昕硎?,今后學校將積極搭建人才培養平臺,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發揮學校人才和智力優勢,同時多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在鄉村振興中遇到的難題,著力培養一批懂技術、有文化、會管理的“新農人”。
三位青年技工:在產業一線做課題解難題
90后周心要已經在制造業打拼14年。他的技能成長之路上經歷了兩個重要轉變:一是角色轉變,從技術崗走向技術管理崗;二是心態變化,從單純好奇到吃苦再到熱愛。
2008年,他從一所職高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后,來到一家塑膠廠擔任倉庫管理員。一次偶然機會,他來到朋友所在的磨具廠學習?,F場,他看到工人用頭發絲一般粗細的銅絲進行切割,把模具變成各類需要的形狀,他頓時被這項“神奇的技術”所吸引。
周心要聯想起畢業后一次面試經歷。當時,面試官提出,有工作經驗或其他技能證書要在應聘申請單上備注,可職高畢業的他只有在學??既〉闹屑売嬎銠C職業資格證書。
“現在還年輕,我一定要學會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長!”兩個月后,周心要辭去了坐辦公室的工作,成為模具廠線切割車間的學徒。朋友勸他:“就怕你吃不了工廠干臟活累活的苦哇!”
每天看著工件在機床上運轉,他跟著師傅學著裝夾、操機、軟件編程,使用千分表校表,把一個個工件基準邊校正打直,保證誤差在0.002毫米以內。
對行業的好奇心被枯燥的工作流水線所掩蓋,但周心要咬牙堅持,他想著,擁有一技之長,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那幾年,國內外模具行業處于產需兩旺態勢。他曾輾轉3家外企工作,潛心研究模具加工專業,從快走絲到中走絲再到慢走絲,他的機械加工線切割技能不斷進步。每次外出培訓,他總留意新技術,學會了EDM電火花加工與CNC切削加工等工藝。
2019年,他入職安徽一家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制造企業,任模具部線切割組長。兩年后,他經選拔進入“弦歌工坊”平臺學習,和來自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的員工交流,增長了模具相關知識和設計技能。
弦歌工坊是聯想為中小制造企業創新打造的人才聯合培養項目,青年技工用一年時間帶薪脫產,系統完成原先需要3-5年培養周期的自動化和模具設計理論、實踐學習,在產線邊學習邊進行課題攻關,反哺企業發展痛難點。該項目旨在培養和留住有技術、懂管理、會創新的高水平制造業人才,填補技能人才缺口。
2022年年初,周心要培訓結束回到公司,恰逢9月公司戰略轉型,模具、治具部門合并成立模治具事業部,承接新機種開發和模治具維修工作,他轉為技術管理崗,負責的機床從起初的11臺增加到23臺,管理的人員有23人。
“職業生涯伊始,是好奇心吸引我去鉆研、搞明白新技術,但機床加工工藝不是一蹴而就的,讓我堅持下去的是對行業前景的判斷和對技能的熱愛。眼下,很多機械零件加工都離不開模具?!敝苄囊寡?,工廠里的95后、00后并不多,主要是80后和90后任主力,他希望看到更多青年投身制造業。
2013年畢業于安徽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的何帥,在一家新材料制造企業PM(工程項目管理)崗位工作,2023年,他迎來機遇和挑戰——公司緩沖包材、輔料等產品面臨無塑化環保轉型,由于過于依賴經驗,對于客戶提出的問題,何帥常常不能給出完美答復。
今年4月,何帥來到弦歌工坊提升復合型技能。每天,他要接觸各類畫圖軟件以及材料類、自動化知識,機械和模具知識更是從零開始學習?!皠偰玫绞畮妆緯臅r候,整個人發懵,擔心不能消化這么多知識?!钡墓P記本上很快記得密密麻麻,字里行間透露出對于新知識的渴望。
“每天給自己一個小目標,目標達成后,成就感會讓你忘記過程的辛苦。就好比終于找到了鑰匙,打開了一扇一直打不開的門?!焙螏浺廊挥浀玫谝淮谓油姍C正反轉時的興奮、第一次用PLC控制設備吸合時的驚喜感。
如今,90后的他已經走向包裝工程師崗位,也體會到儲備綜合知識的重要性?!霸X得閱讀耗費精力。當沉下心讀書時,所收獲的遠比紙面上多。我學會站在客戶角度想問題,也有更足的底氣應對產線難題?!?/p>
今年26歲的陳貴玲畢業于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在弦歌工坊平臺擔任帶教老師,現在的她能獨立設計模具圖紙,參與企業創新型項目開發與驗證。
事實上,陳貴玲這一路走得很坎坷。2018年7月,剛畢業的她來到蘇州一家電子設計代加工公司工作?!白瞿>咴O計得從一線打磨崗位做起,但我的力氣比較小,身材不高,操作大機器較困難,公司安排我去了采購崗位?!彼f。
陳貴玲感到無力,但出于對于制造業的熱愛,她應了下來。她很快發現自己每天需要和模具設計、生產加工以及第三方對接,在此過程中,她可以接觸從設計到加工再到反饋修模的各環節。
陳貴玲抓住這一難得的學習機會,她隨身攜帶小本子,將每個訂單生產的想法以及采購清單上每項材料的價格、材質、類目認真記錄。同時,陳貴玲和各生產崗位的師傅熟絡起來,面對她層出不窮的問題,師傅耐心講解。2019年,恰逢一位模具設計老師傅退休,陳貴玲提出轉崗,她如愿以償地干上了自己練習過千百遍的模具設計工作。
“自那以后,簡單的設計圖,我一天得出四五張,復雜的兩天一張,第一年上崗我就畫了900多張?!?020年,陳貴玲最長一個多月連續在崗,常常為了畫一套設計圖熬到凌晨。
2021年,陳貴玲接觸更多塑料制品模具設計,外出培訓或參賽時,師傅們??吹竭@位小個子女生舉著氣槍吹屑,或在數控機床費力地換刀具。她做到對每一種模具的加工細節爛熟于心。
今年7月,陳貴玲帶領團隊在產線打造了“離型紙自動剝離技術”創新項目?!巴ㄟ^立項比拼,青年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強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對行業創新的思考,并在想法落地過程中攻克新技術,反哺行業發展?!彼f。(中國青年報7月31日第7版整版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