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電信網絡詐騙手法不斷升級,尤其進入2025年以來,詐騙團伙借助新技術、新場景屢屢編造新騙局,嚴重危害公眾財產安全。為提高社會公眾防范能力,現發布本期風險提示,助力廣大市民遠離詐騙侵害。
一、新型騙局,務必警惕
近期,多地發生多起利用“AI擬聲”“虛假平臺”“補貼退款”等話術實施的詐騙案件,受害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圈套。主要類型包括:
1.AI語音詐騙。詐騙分子通過模擬親人、朋友或單位領導的聲音,以“急需用錢”等為由實施詐騙。
2.虛假投資平臺。以“高收益、低門檻”為誘餌,推薦虛假數字理財、境外證券等平臺,初期給予小額返利,誘使受害人不斷追加資金,最后無法提現。
3.補貼類詐騙。冒充政府部門、電商或快遞客服,以“政策補貼”“多倍退款”等名義,騙取受害人的銀行卡號、驗證碼等重要信息。
二、詐騙常見特征
盡管詐騙形式多樣,但大多具備以下特點:
1.冒充權威。偽裝成公檢法、銀行、平臺客服等可信身份。
2.制造緊迫。強調“截止今日”“最后名額”或“賬戶異?!钡?,迫使受害人快速操作。
3.利益誘惑。以免息貸款、高額理賠、內幕消息等吸引人上鉤。
三、牢記防范要點,守住錢袋子
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請廣大市民朋友們做到:
1.不輕信。對陌生來電索要個人信息、含短信帶鏈接及提到轉賬匯款的內容,務必多方核實。
2.不泄露。不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拒絕他人誘導開啟“屏幕共享”。
3.不貪利。警惕“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推銷,認清官方渠道,避免陷入虛擬平臺陷阱。
4.細核對。對方聲稱“熟人”或“客服”時,應通過原有聯系方式回撥或聯系單位官方核實。
5.速報警。若察覺可能被騙,立即終止交易,保存記錄并撥打110或反詐專線96110。
四、共建反詐防線,人人都是參與者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不僅依靠公安機關,更需要每一位市民提高警惕、積極參與。請主動向家人朋友(尤其是老年人)傳遞防騙知識,關注相關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攜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讓我們以意識和智慧筑牢財產安全防線,共同創建平安、和諧的美好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