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經開區臨湖中心祥園社區黨委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聚焦持續完善社區各類服務,通過陣地前移、力量前移、議事前移等舉措,將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精度”、資源的“準度” 、民主的“深度”有機融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讓回遷安置小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陣地前移 精細管理“神經末梢”從社區延伸到樓道
傳統社區服務往往局限于辦事大廳,但回遷安置小區內老年人、殘疾人群體多。祥園社區打破傳統服務模式,將服務陣地從辦事大廳直接前移至小區內,專職化小區支部書記辦公搬到群眾家門口,并在小區廣場設立“流動服務站”,團隊每周固定時間開展駐點服務,由工作人員攜帶設備現場辦理養老認證、醫保繳費等多項便民業務。針對行動不便群體,推出“跑腿”服務,由網格員提供上門辦理。今年以來,累計接待群眾300余人次,上門服務達60余人次。
“以前要走到社區,現在工作人員到小區幫我把事辦了!”80歲的獨居老人張大爺在樓下散步時,社區工作人員幾分鐘就為他辦好了老年人認證,他感慨道。陣地前移不僅縮短了空間距離,更消除了心理隔閡。
力量前移 多元共治“資源整合”從平臺下沉到一線
精細化治理光靠政府“獨角戲”遠遠不夠,需要構建多元社會力量參與的“交響樂”。祥園社區積極整合醫院、企業、社會組織、學校等20多家駐區單位,成立“黨建服務聯盟”,將優質資源精準輸送到群眾身邊。每月10日在小區廣場開展義診、義剪、換窗紗、家電維修、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以及針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走動式服務”。累計建立特殊群體健康檔案500余份,義剪服務老年人200余人次,免費換窗紗1000余扇,維修家電家具、下水道疏通等應急服務100余次。
“社區安排志愿者上門為我維修了輪椅和衛生間的燈,連材料費都不收,真是幫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豹毦託埣怖先送醮鬆斠蜉喴闻浼牧藷o法正常使用,社區陽光助殘社志愿者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為其購買配件并安裝好。這種“資源下沉+精準對接”的模式,讓服務在樓道里生根發芽。
議事前移 民主協商“決策環節”從會后落實到現場
成立一支由相關專業人士、社會組織以及紅色小管家、黨員代表、物管會、賢達人士、熱心居民等組成的“百姓議事團”隊伍,將議事場所從會議室搬到小區協商議事廣場、樓前屋后協商議事亭,每月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環境整治、停車管理、出行安全、健身休閑、垃圾分類等民生實事共商共議。
通過“群眾提、集體議、馬上辦”的快速響應機制,先后解決了增設停車位、電動車充電樁安裝、籃球場提升改造、增添健身器材、增加休閑座椅、垃圾箱房“換裝升級”、戶外廣告整治、綠化補種、樓道清理、小區內部交通安全等實際問題20余個。如今小區正在進行提升改造,環境越來越好,設施也越來越完善,群眾生活得越來越安心舒心。
祥園社區“三個前移”讓轄區群眾辦事更加便捷、服務更精準、治理更民主,不僅打通了物理意義上的“最后一米”,更消除了心與心之間的隔閡,讓回遷安置小區煥發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活力。下一步,社區將繼續深化“三個前移”,讓更多的溫情故事在小區上演,為實現更有溫度、更有質感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寶貴的基層答案。(呂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