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記者從合肥警方獲悉,今年以來警方嚴厲打擊網絡謠言,共偵辦網絡謠言案件78起,依法查處84人(其中,采取刑事強制措施5人,行政處罰79人)。
據梳理,網絡謠言中,涉民生類謠言多發,就業、養老、醫療、交通等領域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社會關注度高,相關謠言一旦上網傳播,速度快、影響大。涉熱點輿情事件謠言頻發,熱點輿情事件自帶流量屬性,一些自媒體往往蜂擁而上,為“蹭熱點”“引流量”不惜編造傳播虛假信息。
此外涉企網絡謠言風險凸顯,隨著合肥新興戰略性產業迅猛發展,這些新興企業往往倍受網絡關注,為跟風引流、非法牟利,一些自媒體從業人員和“網絡水軍”編造涉企網絡謠言,給企業經營帶來負面影響。
從造謠手法看,一些自媒體利用人們的恐懼、憤怒或好奇心,通過自導自演、刻意擺拍,以情緒化的方式制造矛盾和對立沖突,操縱受眾情感和立場,引發網民關注。部分網民通過移花接木手法,將與事件無關的音視頻或圖片資料拼接,制造“有圖有真相”的謠言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造謠,成本更低。
案例一:
因糾紛注冊47個賬號散布虛假信息
8月,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報案,稱有人在網上捏造散布涉江淮汽車3000余條虛假信息,對企業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進行惡意抹黑。經警方初步核查,在多個平臺發現關于“江淮集團欺騙中央巡視組”等相關視頻、圖文3000余條,內容高度雷同。經公安機關核實,上述內容均為虛假信息。
警方依法對發布不實信息的宋某某(男,50歲)進行傳喚。據宋某某交代,其于2023年11月在河南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貸款購買兩輛江淮品牌汽車,后因消費糾紛與該公司產生矛盾,為達個人目的,今年6月以來,他在多個互聯網平臺注冊47個賬號,并發布3000余條不實信息,內容為憑空臆想編造,與事實嚴重不符,在網上大量傳播,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目前警方依法對宋某某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案例二:
捏造“合肥動物園內老虎咬傷兒童”
9月1日,一網民在網上發布所謂《女童在動物園和小老虎“親密互動”遭其咬傷右腿》的信息,稱“合肥野生動物園發生小老虎咬傷5歲女童”,引發網民關注。警方迅速進行核查,確認合肥野生動物園未發生相關事件,該信息為謠言。
經查,該信息發布者于某某(女,45歲)為博取網絡關注,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拼湊外地熱點網絡事件,故意捏造“合肥野生動物園發生小老虎咬傷兒童”的虛假情節,并在自媒體平臺進行傳播,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于某某到案后,對其違法行為供認不諱,警方已依法對于某某予以行政處罰。
案例三:
為牟取流量傭金AI生成“爆款”謠言
8月26日,某知名食品企業向合肥市公安局經開分局報案稱,近期多個網絡平臺出現企業產品“被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霉菌超標”等虛假負面文章。經核查,8月26日當天有200余篇文章在多個網絡平臺集中傳播,且大量虛假信息由9個網絡賬號在外省某地、同一時段集中發布,內容具有明顯誤導性。經公安機關核實,上述內容均為虛假信息。
隨后警方依法傳喚信息發布者陳某(男,29歲)接受調查。據陳某交代,其在網上看到該食品公司的相關信息后,為牟取平臺流量傭金,控制大量手機卡批量注冊網絡賬號,通過預設具有吸引力、誤導性的關鍵詞指令,操縱AI模板批量生成大量謠言信息,制造所謂“爆款”文章。目前,陳某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李萌 實習生 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