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獲取渠道有限、風險防范意識相對薄弱的特點,以“高額回報”“養老投資”等為誘餌,誘騙老年人參與非法集資活動,給老年人的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為保障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特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非法集資活動。
一、認清常見套路
非法集資活動往往披著“合法外衣”,打著各種旗號進行欺詐,常見形式包括:
以“養老”為名,宣稱投資養老項目、養老公寓等,承諾高額回報或提供養老服務,誘騙老年人投資。
以“理財”為名,虛構理財產品,承諾“保本保息”“高額收益”,誘導老年人參與。
以“公益”為名,假借慈善、公益名義,吸引老年人“捐款”或“投資”。
以“熟人”為名,利用老年人對熟人的信任,通過親友介紹、口口相傳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二、認識風險危害
一是高額利息無法兌現,不法分子高額利息主要來源于老年人繳納的費用,屬于“拆東墻補西墻”,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服務實體和收益,資金運轉難以持續維系,高額利息僅為欺詐噱頭,一旦資金鏈斷裂,高額利息無法兌付,本金也難以追回。二是資金安全無法保障,非法集資活動收集大量來自社會公眾的資金,卻難以得到有效監管,存在轉移資金、卷款跑路的風險。三是養老需求無法滿足,不法分子以欺詐、誘騙的方式,騙取老年人信任,向老年人承諾高端養老服務或者銷售養老產品,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三、提高防范能力
一是樹立正確理財觀念,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天上不會掉餡餅,切勿輕信“穩賺不賠”“高額回報”等宣傳。二是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存款、理財請認準銀行、證券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切勿通過不明平臺或個人進行投資。三是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謹防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四是多與家人溝通,在投資理財前,務必與子女或親友溝通,聽取意見和建議,避免盲目決策。(文章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