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括】
2025年某月,保險公司接到客戶劉先生投訴。劉先生情緒激動,言辭間滿是不滿,稱對退保時獲取的現金價值大失所望,與自身預期差距甚遠。此外,他還指出投保時填寫地址并非自己真實地址,懷疑個人信息被錯誤記錄?;谏鲜鰡栴},劉先生堅決要求保險公司全額退保。
接到投訴后,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迅速響應。他們深知妥善處理客戶投訴、保障客戶權益至關重要,遂第一時間展開調查。工作人員首先調取銷售時的保單回訪錄音,期望從中獲取關鍵線索。錄音顯示,回訪坐席態度專業、語氣親和,清晰明確地向劉先生說明了保單各項責任、猶豫期相關規定,以及超過猶豫期退保只能退還現金價值等重要內容,劉先生當時表示清楚明白?;卦L末尾,坐席按流程禮貌詢問:“為保持與您的聯系,與您核對您的聯系電話和地址為XXX”,劉先生未提出任何異議,回訪順利完成。
然而,調查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因該單銷售人員已離職,系統預留電話為空號,工作人員無法通過銷售人員進一步核實當時銷售情況。盡管工作人員通過多種渠道深入調查,暫時仍無法證實劉先生所提及的兩個訴求。但保險公司始終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即便無法確認劉先生訴求是否完全合理,仍從客戶服務角度出發,主動與劉先生溝通協商,提議通過當地保險糾紛調解中心進行線上調解,為解決問題尋找新的突破口。
劉先生考慮后,同意了這一調解方案。隨后,當地保險糾紛調解中心迅速開展線上調解。調解過程中,調解中心的專業調解員認真聽取劉先生和保險公司雙方陳述,詳細查閱相關資料,依據保險行業法規政策及公平公正原則,進行深入分析與協調。經努力,最終協調保險公司向劉先生以超現金價值協商退費。這一調解結果得到劉先生與保險公司一致認可,雙方簽署調解協議,圓滿達成一致,這場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風險提示】
保險消費者應理性、合法維權。購買保險后若遇到各類糾紛,首先可嘗試與所投保金融機構友好協商,通過雙方平和溝通,快速有效解決問題。若無法協商一致,消費者也無需焦慮,此時可充分運用調解、訴訟、仲裁等多元化渠道,合理合法維護自身權益。多元化解機制猶如一道堅固防線,為消費者金融權益保駕護航。每位保險消費者都應積極運用這些機制,高效解決糾紛,保障自身金融權益,共同為構建和諧穩定的金融環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