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銀安盛人壽安徽分公司關于“減免債務”中介亂象行為的風險提示
    來源: 責任編輯: 分享到 2025-03-16 15:37:30

    在2025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為保障消費者吉榮權益,助力美好生活,工銀安盛人壽安徽分公司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面對債務逾期問題時,要理性分析,通過正規渠道與債權人協商解決,避免輕信非法中介機構的花言巧語而陷入“債務減免”陷阱。

    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債務逾期現象愈發增多,為了應對這一現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條提出了“債務減免”的法定形式,即當事人互負債務,且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到期債務抵消,但前提是債務性質允許抵消。

    然而,許多不法中介趁機而入,利用債務人急于擺脫債務的心理,聲稱能“減免債務”、“優化債務”、“修復征信”,甚至承諾“不成功不收費”,從而誘導債務人偽造身患重疾、死亡證明、唯一住房證明等虛假材料,甚至要求債務人將資金轉入指定賬戶,制造“無還款能力”的假象,試圖騙過借貸方得到免息分期或者本金減免的條件,最終導致債務人面臨各類法律風險和信用問題。

    那么在實際生活中,金融消費者該如何防范“債務減免”等不法中介亂象呢?

    一是債務人在面對“債務減免”信息時,需保持警惕。切莫盲目相信陌生來電及信息,勿將身份證、銀行卡、銀行賬戶等敏感信息提供給陌生人或未經驗證的機構。

    二是債務人需學習“債務減免”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密切關注政策動態,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債務減免的條件,如果不符合條件,應尋求其他合法的債務解決方式,如與債權人協商延期還款、分期還款等,切勿被非法中介教唆參與偽造材料、虛假投訴、惡意舉報等違法行為。

    三是債務人在尋求“債務減免”幫助時,應選擇正規渠道和機構,并充分了解其服務內容、方式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并謹慎做出決策。如果發現自己可能陷入非法中介的陷阱,應及時保存相關證據,并向公安機關報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