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糧倉竟然要“靠天吃飯”?農機駕駛位上為何空無一人?來看記者探秘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楊偉倩 分享到 2024-10-17 14:26:18

    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深入應用,大國糧倉的豐收開始和“仰望星空”密切相關。下面就跟隨總臺記者去實地探訪,硬核技術是如何助力科技種糧的。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眼下全國的秋糧收獲正在火熱進行,在北斗大廈也有一群年輕人,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秋收”。拖拉機上沒有人,其實這就是北斗無人駕駛技術正在進行調試。這是一款可以自動避障的北斗無人農機,所謂自動避障,就是無人農機可以自動避開障礙物,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風險。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智慧農機之所以能夠高效運轉,都是靠著北斗農業服務管理駕駛艙。通過湖北農機“一張網”可以實現應急調度,比如說在秋收的關鍵期如果某一個地方遭遇集中的連續降雨,就可以及時地進行調度,保障秋收秋種順利展開。

    3000多萬畝中晚稻收獲進入尾聲

    冬油菜同步播種

    眼下,湖北省3000多萬畝中稻收獲進入尾聲,油菜播種也在同步展開。在湖北咸寧赤壁市,這兩年,當地通過搭建田間智慧管理系統、小田并大田、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系列舉措,提升糧食單產。

    總臺記者 許偉:在湖北省赤壁市趙李橋鎮的千畝智慧農場里,剛剛收完水稻,又開始播種油菜。田里跑著的就是搭載了北斗終端的農機。通過湖北省北斗智慧農業管理與服務平臺可以看到,這三臺農機的運動軌跡以及作業的畝數。據了解,搭載北斗終端后的農機作業精準度達到了厘米級,播種更加精準。

    今年示范田水稻單產達到1100多斤,相比去年增產200斤。對于山區的土地來說這個增產幅度是來之不易的。

    增產的密碼除了智慧管理,還有“小田并大田”以及“小流域綜合治理”等一系列舉措。航拍視角里的這片農田,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一幅田園美景。而過去不是這樣。

    實行“小田并大田”舉措之前,一家一戶的田塊極有很多不規則的形狀。而經過“小田并大田”舉措,把不規則的田塊拼成了規則的田塊,可以集中連片種植,有利于機械化作業。過去這里的田塊一畝地一年只能租180~200元,而現在租金最高可以達到440元錢,提高了土地的租金,增加了收益。

    收完水稻后,再播種油菜,這里第一次實現了一年種一季水稻一季油菜的輪作模式。這也得益于這兩年“羊樓洞港”小流域綜合治理。過去由于水利設施老舊,“旱不能澆,澇不能排”,只能種一季水稻,到冬季就成閑田了。而如今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后,溝渠相連,灌溉水源充足,這里如今也達到了一年種兩季農作物的條件。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蔣樹林 王亞民 許偉 向林)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