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娃和他的家長
□南窗紙冷
中考發榜,我們單位學風昌盛,人均學霸家長?;ハ嗵絾?不由嘖嘖咂舌。這世上果有這許多聰明厲害孩子!有時陪同事吃飯,聊天間我一臉茫然,說的各種教育術語,培訓考級,招生途徑好似黑話?;厝ブ笪也挥傻梅此?同是學齡兒童家長,怎么我就如此閉目塞聽,消息如此不靈光,也如此沒有思路呢?至今我連學區房劃片都看不懂,也不想懂。如此普通的家長,的確也適配一個普娃,否則,豈不是辜負了娃?
小孩普普通通。因是年底出生,上學還要晚些。我倒很欣慰,我上學早,比同齡人小兩三歲,從小吃盡被大孩子孤立的苦頭。孩子大點,心智完備,到學校適應也好些。自從孩子上學,有關校園霸凌的新聞,我每看到都要心驚膽戰。好在小孩自有適應天賦。學校每天七點四十開門,如果去得早了,就要在校門口排隊。他覺得排隊一事非常有趣,最好是第一個去排隊!恰巧他班上有個與他一樣毛病的小孩。為了爭奪這個第一名,他一再要求前移到校時間,為此不惜越起越早,天光乍亮,他一個鯉魚打挺一聲斷喝,起床了!最早一天,他七點十分就抵達了空空蕩蕩的學校門口,喜不自勝拿了個第一。但這種第一名,大人實在吃不消,每每送他到了學校再返回家里,樓下的小孩方才施施然跟著家長出門。我們這些中年人,睡眠沒一個好的,跟這些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哪里拼得!
我跟小孩說,我早上起不來,好困。小孩說,那你這樣,睡覺前想點開心的事情,早上就能起來了啊。我想跟他說,我們中年人,一睜眼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上班一堆麻煩事,哪有什么開心的事情啊?
不過轉念一想,孩子愿意早早去學校,豈不是說明在學校過得還不錯。喜歡上學,也算好事。
感謝社交媒體發達,如今“別人家的孩子”不要太多。小孩班里,小小學霸云集。我有次去開家長會,只見諸多家長將老師團團圍住,熱心探問,我家孩子在班上什么水平?老師含蓄一笑,“這種問題我們就私聊吧”。我們普娃家長就全無這種探問的欲望,根本不想和老師發生任何過多的交集,平生愿望就是“老師不找我就好”,開完會趕緊匆匆撤退。這就是心理素質不好,但小孩就不一樣了,某日拿了張B-的數學卷子回來給我,笑嘻嘻地說,全班只有五個考90分以下哎!語氣中帶著點莫名的驕傲。我說怎么,你這是問責我嗎?他理直氣壯:是啊!我的學習難道不是你負責的嗎?誰讓你看我寫作業的時候還玩手機呢?
我們這代家長真難啊,做學生的時候被家長問責,等到做家長的時候,還要被孩子問責。
再轉念一想,這孩子一點都不內耗。全不似我,事情還沒搞砸就惶惶不可終日。人不內耗,應該能讓自己比較開心吧?
暑假來臨,因實在無處安頓孩子,給他報了幾個班。我倒是很想像教育專家說的那樣,假期就該讓孩子出去撒歡,盡情接觸大自然……奈何雙職工家長實在不具備這個條件。能把孩子妥帖安排在空調屋里,有老師教點啥,能吸收多少隨緣。事實證明,家長如果抱著這種隨便的心態,孩子只會更加隨便。小孩昨天參加練字班回來,繪聲繪色地跟我描述,他是如何糊弄了作業,又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避免老師罰他重寫——我聽完之后大受啟發,敢情“敷衍塞責”這種事,都是無師自通的啊?
但小孩也有他自己的興趣愛好。最近半年愛上拼樂高,給他買了許多好幾千片的大型積木,他一個人坐在家,能在那里耐耐心心拼一個早上。慢慢拼出了書店、汽車維修站、銀行,還有咖啡館。他告訴我,一棟一棟房子拼過去,最后就能連成一座城市。我鼓勵他的一切動手行為,人啊,還是要感受真實的生活。學習的目標,對于小小的孩子來說太虛幻也太遙遠了;電子產品提供的那一切則更加不真實。我更愿意他感受天氣,感受環境,感受嗅覺與味覺,感受手指能抓握住的一切,感受時間,感受空間,感受遠方,無遠弗屆。
普娃家長,就是一個逐漸認清事實的過程。那就是人生不要抱有什么幻想,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普普通通的家長擁有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這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生,并沒什么不好。
以自己的速度往前跑
□花菜
多年前,因工作原因聯系一位高考以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的男生,聊起大學生活,我本以為一定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沒想到他說“到了清華才發現自己如此普通”。全省考第一,如此壯舉還普通?
這個世界上有天縱奇才,就有蕓蕓眾生,學神有一天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凡,我等凡人又何苦自尋煩惱。但接受自己的普通,并不意味著就能被生活放過。期末,小孩拿回一張成績單,讓人三伏天里心拔涼。那幾天中考放榜,密密麻麻的一分一段表看得人驚心動魄。大家都考這么高的分,如何是好?試著拿小孩期末考試成績對標中考算了下分數,連普高線都達不到。暑期輔導班的廣告鋪天蓋地襲來,有機構老師電話直言,6月17日中考開考那一刻,初二的孩子就已經是貨真價實的考生了。真是壓力山大!
對一個資質平平的孩子來說,成績不好恐怕是他當下最大的難關。作為曾經的“普娃”,我自以為對孩子的期望值恰當理性,智商平平的爹媽大概率養不出天才,但混個中等應該不難吧?現實是很難,求上得中,求中只能得下,眼見是守不住中等了。
看見成績單,他自己也萬般沮喪,“老師會不會搞錯了?”等到試卷出來,白紙紅叉,老老實實交回游戲機,投入比上學還繁忙的暑假。
所有的準考生這個夏天的過法恐怕差不多,我們這一代人記憶中的暑假只能留在記憶中。小時候覺得暑假很長,能偷看很多次電視,能跟同學約著出去玩很多次,能把家里的各種閑書翻個遍……現在暑假成了“彎道超車”的寶貴時段,每一個年級都十分關鍵,每一個暑假都不容浪費。放假沒幾天小孩就哀嘆,沒意思,也找不到同學玩,還不如上學。
無論家長告誡多少次形勢嚴峻,十幾歲的孩子還是滿心想著玩。小孩是個鐵桿球迷,最開心的時光就是看球、踢球。但想找到同學踢球很不容易,電子校訊通只能撥出去3個號碼,孩子一到放假幾乎成了孤島,彼此失聯。有關系鐵的同學放假前互留電話,打來電話約球,小孩一蹦三尺高,冒著烈日及時趕到。但總不會在約定時間回家,幾次到天黑還不見人影,接電話就是一句:“再玩一會就回來”。不忍再催,玩,又有什么錯呢?
中考被打造成一場必須贏的戰斗,一家人都被綁上戰車。當中年焦慮撞上青春期叛逆,親子關系面臨巨大挑戰,矛盾沖突日益尖銳。前幾天為他作業不認真、亂扔東西等等,戰火又起了一回,雙方口不擇言,互不搭理。歐洲杯期末考試期間就開戰,我們約好暑假才能看球。那兩天氣頭上,他也沒敢提半夜看球。16歲的亞馬爾在慕尼黑安聯球場飛馳時,他老實寫完作業上床睡覺。
過兩天我們和好,他講起電視上、雜志上看來的比賽片段,沒完沒了。只是我又掃興了。西班牙足協不久前發布了亞馬爾在歐洲杯期間的日常視頻,除了訓練以外,16歲的小將還要上網課,寫作業,備戰中考。我見縫插針,“你看這么厲害的球員,也是要中考的?!?/p>
我所有關于足球的碎片知識都是從小孩那里批發來的。他每天孜孜不倦找我聊足球,俱樂部的歷史,球隊的戰術,球員的風格、個人經歷,甚至各種八卦,上天入地,無所不知。我常常腹誹,要拿研究足球的精神放在學習上,早就是學霸了。聽他說了幾年,我剛搞明白歐洲杯和歐冠的區別,除了梅西、C羅,終于認識了貝林厄姆、亞馬爾,但依然不能對等交流,他也不嫌棄,堅持單向輸出。我理解他,孩子的世界很小,除了我,他實在找不到隨時能聊足球的人。
有時覺得,養娃就像陪孩子長跑,不管家長在賽場外如何加油鼓勁,小孩還是只能以自己的速度往前跑。有時跟他爸商量,考不上也坦然接受,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螺絲釘,考不上高中,不一定上不了大學,也未必沒有前途。但又不甘心,不歧視任何工作,只是想讓他多讀幾年書,人生路上多一些從容,面臨選擇時多一點點自由。
歐洲杯半決賽,小孩定了鬧鐘3點準時爬起來看球,看完又安靜地回去睡覺。第二天我問起決賽時間,他答7月15日?!安贿^我看不了了,第二天一早要補習語文?!比绱俗匀坏卮蛩惴艞?倒讓人心酸。
25年前的夏天,中國女足闖進世界杯決賽,那年我高三。比賽在深夜,我爸陪我一起看。中國隊沒奪冠,比賽場景啥也不記得了,但那天的快樂留在了記憶里。今天,我的小孩怎么就抽不出時間看一場球?“要不,補習班請個假?”對面的少年頓時喜笑顏開。
普通可以養生
□陳衛華
我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的特點就是渴望優秀,就像優秀的人渴望普通。
普通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當發現自己變優秀的可能越來越小后,期望孩子優秀的得失心就會越來越大,我就是這樣一位未能免俗的老父親。
女兒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我對她上大學的期望依次是清北、C9、985、211。這應是絕大部分家長的心路歷程。
在幼兒園里,雖然還沒談到孩子上大學這么遠的前景,但大家內心都是以清北家長自居的。2023年,安徽有49.6萬人參加高考,其中230人被清北錄取,這個錄取比例約等于10萬分之46。安徽省2011年的出生人口是72.9萬人,這70多萬對家長都曾以清北家長身份出沒在幼兒園,最終只有10萬分之31的成功率。所以我說“絕大部分”。
“絕大部分”的內部區別,只在調低預期的幅度而已。說到預期,家長心理預期的彈性是很大的,上不封頂,下不見底,但永遠是船和水的關系。孩子的表現是水位,家長的期望是船舷,不管水位高低,船舷總是高那么一點點。
如果孩子初中成績很差,家長的期望就是能考上高中就好了。如果高中的成績突然變好能沖清北,家長的期望就會變為要考成一個“屏蔽生”。
作為普通人,我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屬于絕大部分人這一類別。于是,當我像絕大部分人一樣,慢慢認識到自己的女兒也是一個普通人后,開始不斷調低預期。
預期調低以后,有那么一點不甘心,但也有那么一點慶幸。是的,慶幸。
人是喜歡尋求意義的動物。既然自己和孩子都普通,那就必須找出普通背后的重大意義。
蜈蚣啊全是腿,大海啊全是水。對于大海來說,沒有比水更普通的事物了,但雷鋒說得好,“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逼胀梢责B生。
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是群眾,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只有“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普通可以益智。
在顏值即正義的時代,你知道最美的顏值是什么樣的嗎?就是你見過的所有顏值數據(比如臉的長度、鼻子的高度、兩眼的距離等)的平均值,也就是“平均臉”。普通可以耍帥。
你知道一個演員最牛的技能是什么嗎?就是能普通到把自己深藏在角色的后面,讓觀眾只記住角色記不住演員。普通可以優秀。
再說了,優秀到考上清北又怎么樣?清北每年畢業上萬人,大部分不也是找個工作,然后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你看,我畢竟還是普通人,找著找著,又跟優秀較上勁了。
那還不如干脆告訴女兒:你現在還很普通,但還是要盡量優秀起來。雖然普通有很多優勢,但人生是一場經歷,經歷過普通,如果再能變優秀,人生就會更加豐富多彩。
就像有些著名景點,現場一看讓人大失所望。但即使知道大概率會失望,也至少要去一趟。因為只有現場體驗的失望,才能變成今后談論這個景點的底氣,就像杰克馬談論阿里。
做一個路邊鼓掌的人
□錢紅麗
攝氏36度,準備考察三所私校。自第二所出來,正值午餐時間,找著一爿小食店,室內外溫差均等,柜機空調噴出的冷氣如若謊言,墻上三只掛扇,被我開了兩只,中途還被慳吝的老板悄悄滅了一扇。飯咽下幾口,漸有窒息感,心臟怦怦亂跳,需要不停深呼吸來維持生命體征。故,為了避免將命搭上,迅速取消了對于第三所私校的考察,直接回家。
對于第一所私校,原本早定了的??偟萌タ纯窗?。遇見許多前來咨詢的家長,一番答疑解惑后,再看看宿舍、食堂,畢竟孩子要在這里度過三年。
宿舍區的灰暗逼仄,頓時讓人心生愁云。一個樓層,大約居160人。去兩間浴室迅速清點了一下插卡式淋浴頭以及廁所蹲位數目,帶著灰暗的情緒詢問校方接待人員,關于孩子們的洗澡時間安排事項。遙想凜冬時節,孩子自房間出來穿過長長走廊,去洗手間的過程,該是多么寒冷……
真正壓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則是:午休僅僅二十分鐘。孩子并非掙分機器,他們是有思想要休息的血肉之軀啊。
原本只鎖定這一所學校。無奈又驅車幾十公里,去看另一所。
當意興闌珊參觀完食堂、宿舍時,孩子表示,很喜歡這所學校,理由僅僅是,宿舍看著至少寬敞明亮些。我給這所學校的加分項則是,可以午休一小時。
回家,我們重新調整平行志愿的順序。
尚有七八所公立高中供選擇。一所所校舍,花園一樣美麗,宿舍則是上床下桌式的四人標間,但,孩子必須有過人的自制力、內軀力,才能放心送去。這座城市分別有七八所省市級重點公校,其中一所,近在咫尺,只是,孩子的成績阻止了我們前往考察的腳步。不用親測,也知道那些科教設施該是怎樣的先進以及怡人。
當我放棄所有私校,準備選擇公立普高時,當我說冬天五點四十起床該是多么痛苦時,當我說你每周六坐地鐵橫穿整座城市該有多么累時,孩子不屑,你也太嬌氣了吧,我不覺得痛苦和累……
整個人又處于懸浮狀態了,反反復復做功課一一打聽到公立學校作息時間的人性化,讓朋友將私校孩子媽媽微信推給我,問她孩子可適應軍事化管理,她發的是語音,說一開始不太適應,我們就勸哪,能怎么辦呢?食堂飯菜也不好,因離家近,常送點牛奶,做點飯菜送去……
這座城市,四萬余名中考生中,715分的孩子僅僅二百余名。這千里挑一的孩子注定是不凡的。我們的孩子就是那個坐在路邊給他們鼓掌的人。
我不曾苛責他,甚至覺得,我們可以不上大學,學一門技術,也未嘗不可。奔波途中,一所??茖W校自車窗外一閃而過,覺得那也不失為普娃們的歸宿之一。
不就是一口飯么?一直強調,人一定要讀書,必須終生閱讀,你的生命才不至于荒蕪。
曾經的我,一直粗魯地向孩子灌輸,上大學的唯一性。如今,仿佛一夜間涅槃了的,一顆心靜如井底,接受、順應。每一個收獲六百余分的孩子,皆不差,根本是這個環境一一太過殘酷。
翌日,我們又去一家私校。門口一張巨大海報:一個朝氣蓬勃的女孩同時接到澳洲四五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面對海報墻,佇立久之,許多孩子去了美、澳、加等一流大學……這是讀國際班的另一條路。
最終我們放棄了第一、第二批次中所有公校,不知這樣的選擇,對不對?一向尊重孩子的選擇,他講自己吃得下這份苦。我則難以接受。朋友勸,男孩子要吃點苦頭。
一日日烈陽下的奔波,讓15歲的少年初嘗為人之酸辛。今天才得知,孩子早給自己定了中考成績的。他比自己預算的少考了15分。他給自己的警戒:珍惜每一分鐘,不怕背,不怕難,讓自己無悔。
這張紙貼在書桌前方,深陷焦慮泥淖中的我一直是盲的,不曾看見過。
多年前,前同事對年幼的女兒講過:你不要怕考不上大學,到時我養你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