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陽潁東區插花鎮一居民來到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查一下肝功能,可被告知該院肝病科沒有普通門診,只能掛專家號,這讓他感到不解、不便。隨后通過“兩有三解”(有話請您說、有事我來辦,為群眾和企業解難、解煩、解惑)網上平臺以及阜陽市二院的努力,針對患者慢性病門診取藥和慢性病常規檢查等就診需求,開設便民門診,掛號費每次1元。
在阜陽,越來越多的人遇到急事、難事,便向阜陽市“兩有三解”服務平臺求助。
搭建全覆蓋線上線下平臺矩陣,讓群眾話有地方說
作為千萬人口大市,阜陽由于發展基礎薄弱、民生欠賬較多、社情網情復雜,一度成為全省的“輿情大市”“信訪大戶”。近年來,阜陽市深入貫徹省委部署,推深做實“民聲呼應”工作,以“有話請您說、有事我來辦,為群眾和企業解難解煩解惑”(以下簡稱“兩有三解”)平臺為抓手,切實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
“兩有三解”平臺順應“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大勢,整合組建“1+8+N”平臺矩陣,即上線 1 個市級總平臺,設在市融媒體中心,包括“阜務為民”系列微端和群圈,明確專班專人專抓,并設立 8 個縣(市、區)分平臺和城管、市場監管、人社等若干重點領域分平臺。把 12345 政務熱線和人民網網友留言、市長信箱、“互聯網+督查”平臺、政務新媒體留言、媒體熱線、輿情監測、輿論監督等途徑收集到的問題,一并納入總平臺流轉,從“指尖”到“耳畔”,從大屏到小屏,線上線下全天候、全口徑受理群眾和企業的訴求,形成由各分平臺分頭搜集、總平臺匯總交辦、“一口子出一盤棋抓”的工作格局。群眾可以通過“阜務為民” 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多個端口進入主平臺,發布文字、圖片或短視頻表達訴求。
不少網友表示,過去各部門也有自己收集民意的平臺和渠道,但有的推來推去,最后不了了之,現在通過“兩有三解”平臺“一網收盡”,再也不用多部門反映,“話有地方說” 又“說了不白說”。
構建“事全解”責任落實閉環,讓網下事情有人辦
對于所有的求助、投訴和意見,事不論大小均登記造冊、照單全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分類分級接單辦單。對于總平臺交辦的事項,各級各單位按照快受理、快核查、快處置、快整改、快報告、快回訪“六快”要求,制定任務、責任、問題、舉措、整改“五張清單”,明確“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目標”,形成“反映一受理一交辦一督辦一反饋”工作閉環,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對急事和簡易事項,2 個工作日內辦理回復;一般問題,5 個工作日內辦理回復;復雜問題經會商后,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共同辦理;需較長時間辦的或政策不允許辦的,向群眾解釋清楚。比如,潁州區麗豐一品小區幼兒園“民轉公”后,因部分事項未能與教育局達成一致意見,在秋季開學前一周園方單方面宣布暫不開學,被小區業主投訴至平臺,考慮到該問題涉及 200 多個孩子的入園問題,潁州區教育局當即接辦、加急處理,僅用了 2 天時間就妥善化解了矛盾,實現了正常開學。
除了解決群眾的個體訴求,還圍繞關注度較高的普遍性訴求,形成《熱點難點問題快報》,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調度推進,深化系統治理,有針對性開展“就醫負擔重報銷不方便”“消防安全隱患”“飛線充電”“斷頭路”等 8 類問題專項整治,推動由解決“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滿足“一個人”向滿足“一群人”轉變。
建立全過程監督考核體系,讓大家來評判好不好
據悉,該平臺引入群眾“好差評”制,不僅群眾可以直接在平臺上對辦理結果進行評價,還組織工作人員對群眾進行隨機電話回訪,把“裁判權”交給群眾,讓辦理效果“群眾說了算”。同時,該平臺定期將辦理量、辦結率、滿意度進行“亮曬比”,對市直部門每月公布前 5 名后 5 名,對縣(市、區)每月公布前 3 名后 3 名,連續 2 次倒數后三位的進行約談整改;“亮曬比”的結果,作為年終黨建考核負面輿情把控指標的重要依據,單列 3 分,一票否決。
“兩有三解”服務平臺設立“辦理不滿意”專區,瞄準最后未處理完結的問題啃“硬骨頭”、攻“卡脖子”,只要事情在理,再難也要辦。同時,從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和市民、企業、媒體人士中,選聘 80 名“兩有三解”觀察員、20 名營商環境體驗官,1.5 萬名各級人大代表通過平臺履職跟進,與職能部門共商學位、床位、車位、廁位、梯位、攤位、崗位等“老大難”問題解決方案。
在全國率先定期舉辦“新媒體茶座”,與網絡界人士和網民代表交朋友、聽意見,積極把握網上輿情動態,及時優化為民服務工作,同時加強與蘇州、合肥網絡界交流合作,放大阜陽在輿論場中的好聲音,構建廣納良言、博采眾長、風清氣正、推深做實“兩有三解”的網絡共同體。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