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如何更高效轉化為實際應用,產學研用的“玻璃門”如何徹底打開?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安徽省科技廳會同9個省直部門,在全省106家單位全面推廣中國科大“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新模式,基本實現省屬本科高校、區域醫療中心全覆蓋。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累計賦權科技成果539項、科技成果評估金額約3.78億元;成立68家企業,融資后知識產權估值約26億元,企業市值約100億元,相關做法在上海交大、南京大學、西安交大等高校復制推廣。
創新成果轉化模式,破解科研人員“不想轉”難題
安徽工業大學教授龍紅明通過賦權成立安徽海百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知識產權估值1000萬元,僅花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賦權前需耗費一年時間的科技成果轉化流程。在安徽,一種新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極大地調動了研發者的積極性,實現研究成果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安徽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單位,按無形國有資產管理,無法賦權給技術發明人,影響了科研人員轉化積極性,導致大量科技成果停留在實驗室、鎖在抽屜里,造成極大浪費。
安徽通過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在充分考慮國有利益的基礎上,采用“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新模式,讓科研人員擁有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權,有效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動能,實現高校、科研人員、轉化企業三方共贏。
在成果賦權方面,科研團隊梳理權屬清晰、應用前景明朗的科技成果,向試點單位主管部門提出賦權申請,試點單位經審查、盡職調查、公示、工作會議審議等程序后,與科研團隊就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分割簽訂賦權協議??蒲袌F隊成員分配比例由內部協商確定,并形成書面協議向試點單位備案。
技術轉讓階段,試點單位與科研團隊簽訂賦權后技術轉讓協議,把留存的科技成果所有權讓渡給科研團隊,科研團隊持有100%的科技成果所有權,試點單位與科研團隊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在成果賦權與技術轉讓基礎上,參與方約定收益。根據規定,科研團隊通過科技成果評估作價入股至轉化公司取得股權,產生的對應收益按技術轉讓協議約定比例歸試點單位所有,不得自行以轉讓、質押等方式處置試點單位對應權益。
賦權改革的效果已顯現。改革后,原先需要一年多才能走完的審批程序,現在最快2個月即可完成,簡化了科技成果轉化流程,方便了企業社會融資,科研人員參與積極性高漲。
建立盡職免責制度,破解科研人員“不愿轉”難題
眾所周知,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賦了權”就要“擔起責”,但市場有風險,如何讓科研人員能夠放下心里的包袱,放手去干?
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決策擔責問題,安徽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制度,消除了科研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顧慮。
安徽制定《安徽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盡職免責制度指引》,明確試點單位領導、管理人員以及科研人員,只需履行民主決策程序、合理注意義務和監督管理職責,即視為已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列出試點單位和科研人員擔心成果轉化問責的八條情形,對不違背科學倫理和職業道德、無違規違紀違法行為、未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不予追究相關人員管理失誤責任,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真正卸下包袱。
省紀委監委、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等部門積極指導改革試點,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允許試點單位和科研人員容錯試錯。健全審計、監督、檢查結果跨部門互認機制,構建信息共享、結果共用、整改共促的創新生態
改革前,部分科研事業單位對單位內部科研人員創業行為底數不清,科研人員不向單位報備創辦企業的情形屢見不鮮。通過對過往科研人員自主創辦企業合規整改,建立產權界定清晰、收益分配明確的合規發展機制,安徽進一步打通了科研人員創辦企業的通道,實現科研人員自行開辦企業“陽光化”。
推行成果單列管理,破解科研人員“不敢轉”難題
科技成果作為高校、科研院所的國有無形資產,其記賬、資產價值確認一直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一個理不清也繞不開的問題。
此次改革,安徽在科技成果不能退出國有資產管理清單的前提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將職務科技成果區別一般國有資產管理,充分給予試點單位成果處置權。
據介紹,安徽實行審慎包容監管,試點單位協調技術轉移、科研、財務、國資、紀檢等內部部門,根據職務科技成果的特點及屬性,對科技成果進行臺賬管理。
對試點單位辦理成果作價投資,形成國有股權的轉讓、無償劃轉或對外投資等管理事項,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及關鍵核心技術外,由試點單位自行決策,不需向上報審或備案。
試點單位將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給國有企業的,由試點單位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國有企業承接職務科技成果實施轉化,按照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及相關規定執行。
健全服務保障機制,破解科研人員“不會轉”難題
明確了賦權、盡職免責、成果管理后,安徽還推出一系列服務保障助推科研成果轉化,建立全流程服務保障體系,確保改革有序推進。
目前,安徽已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工作專項推進組,由分管省領導組織推進。改革試點單位均由“一把手”牽頭實施,強化財務、審計等部門協同。各市成立專班,主動為賦權成果落地提供場地、融資等全鏈條服務。
安徽連續舉辦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推介會、方案編制推進會、實務培訓會,指導試點單位“怎么干”“干什么”,提升 300 余名從事賦權改革人員的專業能力。同時,采用周調度、月通報方式,緊盯試點單位工作開展情況。
2023年底,此項改革在安徽全面落地,106 家試點單位全部出臺改革工作方案。2024年一季度,全省試點單位共賦權成果46項,總數已超過2022年全年總和。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