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币陨鷳B補償為核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根本,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互利共贏為目標,這就是被總結為“新安江樣板”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改革試點。2012年以來,皖浙兩省已完成3輪試點,新安江上游水質穩定向好,連續12年達到考核要求。如今,這一“源頭活水”正從皖南、從安徽“流”向全國。
創全國建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先河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境內,東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是一條跨越皖浙兩省的河流,更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21世紀初,新安江流域生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水體富營養化趨勢明顯,千島湖是深水湖泊,湖體流速分布梯度不明顯,自凈能力弱,一旦富營養化加劇將很難治理。2012年,財政部、原環保部、安徽、浙江正式簽訂《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每輪試點3年,以皖浙兩省跨界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4項指標為考核依據。設立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資金,主要用于安徽省內兩省交界區域的污水和垃圾,特別是農村污水和垃圾治理。
2012年-2014年為首輪試點,設置補償資金每年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3億元撥付安徽,皖浙兩省各出資1億元,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浙江撥付給安徽1億元,否則相反。此舉開創全國建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先河。
2015年-2017年為第二輪試點,突出“雙提高”;2018年-2020年為第三輪試點,考核標準較前兩輪更高。在皖浙兩省共同努力下,三輪改革試點使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下游千島湖水質穩定保持為優。
新安江成為皖浙兩省守護長三角水生態的一個縮影。
提檔升級新做法入選培訓教材
2023年6月兩省簽署共建協議,9月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新安江一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方案(2023-2027年)》,標志著歷經十余年探索的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改革在補償標準、補償方式、補償范圍等方面均實現了提檔升級。
相關做法入選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已在全國20個流域、21個省級行政區復制推廣。
根據該方案,補償標準更高。前3輪補償試點,雙方每年最多出資2億元,新協議將生態保護成本、生態保護成效等納入補償標準測算體系,構建“基數+增長”補償模式。即:2023 年補償資金總盤子為10億元,兩省根據P值(街口斷面的補償指數)大小確定出資額度,若P≤0.95,安徽出資4億元、浙江出資6億元;若0.95<P≤1,安徽、浙江各出資5億元;若P>1,安徽出資6億元、浙江出資4億元。
同時規定,從2024年開始,在10億元基礎上,每年資金總額按照皖浙兩省年度GDP增速加權平均值同比遞增,補償協議由之前的3年一輪延長至5年一輪。協議實施后,新安江流城成為全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總量最高、協議實施期限最長的地區。
從資金補償擴展到產業、人才等補償
補償范圍也更廣了。為推動新安江全流域及千島湖區域一體化發展,將補償范圍由3輪試點期間的3市10縣(安徽省黃山市全境、宣城市績溪縣;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建德市),擴大至3市27縣市區(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全境;浙江省杭州市全境)。
將之前生態保護區(安徽省黃山市全境、宣城市績溪縣)和補償受益區(杭州市淳安縣、建德市)的劃分,進一步升級為重點區(黃山市、宣城市績溪縣,杭州市淳安縣、建德市)、協同區(宣城市除績溪縣以外的其他6個縣市區)、合作區(杭州市除淳安縣、建德市以外的其他11個縣區)。新協議清晰界定了上下游權利義務,實現了受益與補償相對應、享受補償權利和履行補償義務相匹配。
根據新的方案,補償方式也更優了。新協議充分考慮流域上下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差距,在保持前3輪P值考核基礎上,創新設立產業和人才補償指數M值,作為資金分配依據。
M值由產業和人才自身發展指數 M1、產業和人才合作指數M2加權計算獲得。其中,M1占比70%,依據黃山市和宣城市轄區內全社會單位能耗GDP、高新技術企業數量、R&D人員總量、勞動生產率4項考核指標計算;M2占比 30%,根據年度“浙皖合作十件事”完成情況逐項打分計算。M值越小,分給浙江方面的資金越低。
通過增設M值,進一步調動了浙江省幫助上游地區加快綠色發展的積極性,也讓上游地區擺脫單純依靠資金補償的局面,真正實現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良性互動,促進從“一水共護”邁向“一域共富”。
2022年黃山市GEP相當于同年GDP的3.91倍
提檔升級后的補償效應更明顯。2023年,新安江跨省斷面水質優良率、地表水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新安江黃山段上榜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黃山市森林覆蓋率由改革前的 77.4%提高到82.9%,自然生態景觀在流域中占比達85%以上,空氣質量排名全國第5,萬元工業增加值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相較于“十三五”末,分別下降28.6%、12.36%。
經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評估,新安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計246.5億元,水生態服務價值總量64.5億元,2022年黃山市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總量為3916.93億元,相當于同年GDP的3.91倍,生態優勢正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