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大鼎紀錄將被改寫! 淮南武王墩墓發現楚國最高等級喪葬禮制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春雨 分享到 2024-04-16 19:13:27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重要進展工作會議在淮南市召開,備受關注的武王墩一號墓階段性發掘成果首次重磅發布。武王墩一號墓是已發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體現了楚國最高等級的喪葬禮制。其中墓室中發現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大于楚大鼎(鑄客大鼎),槨蓋板表面發現大量墨書文字,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制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臺階表面鋪設草蓆遺存

    近四年持續工作   已進入棺室內部發掘清理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徐洼村,北距淮河約10公里。北依舜耕山,南為開闊的平地,西南為瓦埠湖,西距楚壽春城遺址約15公里,南距李三孤堆楚墓約14.5公里。

    壽春城位于今天的淮南市壽縣境內,是800年楚國的最后一座都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王墩考古項目負責人宮希成介紹,以壽春城西南為中、小型墓葬區,城以東為大、中型墓葬區,武王墩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銅鈁

     歷史上武王墩曾多次被盜,經評估,文物地下埋藏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文物安全存在巨大隱患,亟需開展科學考古發掘,搶救地下文物。2019年,安徽省報請國家文物局對武王墩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批復同意。2020年,武王墩考古工作正式啟動。

    2023年11月,武王墩一號墓完成封土和填土發掘,12月提取了槨室上鋪設的竹蓆。今年3月7日,武王墩一號墓開始拆解提取槨蓋板,至3月27日,四層槨蓋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計443根,總重約153噸。

    一號墓西室竹席揭取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目前武王墩考古已進入槨室發掘第二階段,即槨室內部的發掘清理。通過近四年持續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員對于武王墩一號墓的營建過程、棺槨結構與喪葬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認識。

    墓室布局

    外圍設獨立陵園   楚系墓葬最長車馬坑亮相

    武王墩一號墓外圍設有獨立陵園,四周為環壕,陵園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陵園內設有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跡。其中,車馬坑位于主墓西側,南北長約148米,是目前所知楚系墓葬中最長的車馬坑。

    填土內出土木柄鐵鍤

    一號墓為陵園內規模最大的墓葬,位于陵園中部偏北隆起的高地上,地表以上有高大的封土。封土高出地表約16米,其中發掘出土了鐵鍤、鐵錛、鐵矛、竹筐等遺物。

    一號墓墓室口大底小,開口平面是一個邊長約51米的方形,墓壙四周有臺階,逐級內收,共21級,臺階之內填充有五花土,層層夯實??脊湃藛T還在填土中發現了鐵夯頭、鐵鍤、銅鏃、木樁等遺物。

    槨室頂部竹蓆局部

    大量墨書文字揭示墓葬營造信息

    武王墩一號墓墓坑底部呈方形,邊長約22米,中心用巨大枋木構筑槨室。槨室平面整體呈“亞”字形,中心為棺室,四周各有一個邊室,邊室內部又以枋木構筑墻體一分為二,整個槨室被分隔為九室,為目前所見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木槨室布局(周邊蓋板揭取后)

    考古人員在槨室蓋板上發現大量墨書文字,目前已通過紅外成像技術提取槨蓋板上的墨書文字上千個,揭示了重要的墓葬營造信息。據介紹,這些墨書文字清楚標示了每根槨蓋板的位置、次序和各個槨室的功能。從已知情況來看,槨室東是青銅禮器、南是生活用器、西是漆木俑、北以樂器為主,與槨蓋板墨書文字標示的槨室功能基本符合。

    木俑首

    打破多項紀錄   出土大鼎“身材”超越楚大鼎

    截至目前,武王墩一號墓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數量、種類都是空前的。

    目前藏于安徽博物院的鑄客大鼎俗稱楚大鼎,1933年安徽壽縣楚王墓出土,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大最重的銅鼎,也是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但這一紀錄將被改寫。在武王墩一號墓的發掘中,考古人員在東1室南端發現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身材”已經超越了鑄客大鼎。 

    中心槨室第一層蓋板提取后

    武王墩一號墓封土底部直徑超過130米,墓口開口邊長約51米,墓坑底部面積超過400平方米,規模巨大,是已發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目前國內首次見到的、結構清晰明確的九室楚墓。

    封土內發現扇面圖

    專家介紹,武王墩一號墓規模巨大、內涵豐富,應是楚國最高等級的喪葬禮制。其年代處在封建國家體系趨于解體、大一統國家即將孕育形成的關鍵時期,為研究周、秦、楚、漢歷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為研究楚國東遷江淮以后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歷史文化圖景,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武王墩的考古發掘,為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未來的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提供了科學支撐。 

    2020-9-8清表布方(俯視上北)

    陣容強大  科技手段發揮重要作用

    武王墩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離不開考古人員長期的艱辛工作。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武王墩考古陣容強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與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山東大學考古學院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淮南市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常住工作人員就有47名。

    蓋板上的墨書文字(北中樂府割(蓋)十二)

    國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專家組和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專家組(均為業內資深專家),全程指導發掘工作。此外,根據工作需要,受邀實際參與文物保護的單位有五家,參與多學科研究的單位有七家。

    2021發掘區(鏡向南)

    在考古探測、文物提取、多學科研究、現場保護等考古發掘工作過程中,武王墩考古應用了多項科技手段。據專家介紹,項目建設了武王墩考古綜合管理平臺,實現考古資料數字化記錄、管理,廣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統、三維掃描等技術等,使用高密度電阻率法探明了武王墩一號墓的槨室布局。

    2020發掘前原貌(鏡向西)

    武王墩一號墓具有極為復雜的多重棺槨結構,槨頂部覆蓋竹蓆,之下以枋木與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層封護??脊虐l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將薄荷醇臨時固型技術成功應用于武王墩一號墓的潮濕環境,完成了目前面積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

    墓室上方封土剖面(鏡向南)

    一號墓中的400余根槨蓋板木材采取科學的抑菌防霉和保濕處理,使槨蓋板得到安全穩定的保護??蒲腥藛T還對武王墩一號墓填土中的木炭及竹席和槨蓋板木材進行碳十四年代測定,為深入研究墓葬營造問題提供了科學數據。

    2020-9-8清表布方(俯視上北)

    武王墩一號墓的槨蓋板為飽水木質文物,在考古發掘過程中,隨著槨蓋板的逐漸暴露,考古人員通過噴水、PEG400和覆蓋塑料膜、無紡布等措施,使槨蓋板處于飽水狀態,減少因水分快速蒸發導致槨蓋板的開裂與變形。

    工作照(提取脆弱文物)

    一號墓臺階局部

    封土內發現扇面

    一號墓開口

    槨室頂部竹蓆編織示意圖

    填土夯層與夯窩局部

    專家介紹,隨著考古發掘的持續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將在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研究、保護、利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價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現出來。(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王素英 劉媛媛)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