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公園游園40個以上、新增綠道100公里、提升十八聯圩等濕地、打造“廬南川藏線”精品森林旅游線路……近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林園部門獲悉,該市今年將全面啟動綠美江淮行動,全面提升園林綠化水平,包括植物園等在內的公園將拆墻透綠,市民們身邊的綠景將越來越多。
駱崗公園再添新服務功能區
據介紹,合肥市今年將推進綠美村莊、綠美鄉鎮、綠美城市等十大行動,創建綠美村莊18個,綠美鄉鎮7個。高標準規劃設計,全面啟動綠美江淮行動省市共建示范點,以駱崗公園、濱湖新區為重點區域,點、線、面結合,以點帶面,面上、線上以綠為主,點上以美為主,增加綠量、豐富色彩、完善功能,實現季相分明、花團錦簇。
其中,駱崗公園將完善服務功能,高水平建設錦繡湖片區、生態體驗區,精心打造文旅新地標、生態新高地;美化中山路、包河大道、上海路、十五里河等區域城市街景風貌,營造濃厚綠美江淮氛圍;中山路與包河大道交叉口東北角游園等點上精心建設口袋公園、花境,提升綠化景觀品質、增強服務功能。
在統籌推進國土綠化美化方面,合肥市將推進造林綠化精細化管理,開展荒山綠化和退化林改培,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今年計劃完成營造林11.1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8萬畝、封山育林1.1萬畝、退化林修復1萬畝、森林撫育8.2萬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庇護耕地面積3萬畝。實施省級森林質量提升示范項目1個,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村莊15個。同時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工程,完成4.2萬畝退耕還林更新,1.8萬畝森林生態修復。推進廬江縣國家儲備林建設,建設儲備林1萬畝。
廬州公園(二期)等加快建設
記者在合肥市林園部門的2024年工作要點中看到,該市今年計劃新增、改造提升綠地面積600萬平方米以上,新增公園游園40個以上,新增綠道100公里。編制實施城市綠道系統專項規劃,構建具有合肥特色的“3+1”(市域綠道、城區綠道、社區綠道+住區步道)綠道體系。加快“新翡翠項鏈”示范段和一批社區綠道建設。年度各縣(市)、區、開發區分別完成林蔭路命名5條以上。
合肥市將全力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長豐縣啟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耙缓粓@一廊一城”和運河新城、新橋科創示范區、東部新中心、少荃湖等重點片區將謀劃建設一批園林綠化項目。除了高品質推進駱崗公園建設和運營管理,逐步實現“自我造血”,該市還將加快廬州公園(二期)、大蜀山森林公園綜合提升一期、唐橋公園、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西南角街頭游園等公園建設。充分挖掘老城區綠化空間,結合城中村改造,建設社區公園游園、口袋公園。同時穩步實施建成區公園綠地品質提升工程,強化體綠結合,推進“國球進公園”。
植物園等公園將拆墻開放共享
翡翠湖、南艷湖公園已經開始拆墻透綠,新增多處入園便道,最大程度滿足市民就近入園、一步入園需求。而在今年,徽園、植物園等公園也將拆墻透綠,開放共享。與此同時,合肥市林園部門將嚴格綠化變更審批,嚴肅查處違法占綠、毀綠行為,健全樹木保護規章制度,最大限度保護現有綠化成果。同時加強古樹名木資源保護,開展《合肥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立法調研。
今年,合肥市還將啟動縣(區)濕地保護規劃修編工作;建立完善濕地聯席會議制度,理順各相關職能部門濕地保護職責;建立濕地專家咨詢機制,組建濕地保護專家庫;完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進一步落實名錄管理制度。圍繞濕地“水”、“草”、“鳥”等要素,實施湖濱、半島烔煬河、十八聯圩等濕地提升工程,規范10處鳥類保護小區管理,強化鳥類棲息地保護。持續開展生態監測,掌握濕地水質凈化、環境變化、生物多樣性變化等關鍵指標,建立完善濕地資源本底數據庫和生態預警機制。同時建設肥西三河、肥東管灣、黃陂湖等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研學體驗活動,延伸濕地科普價值鏈。
在做大做強生態富民產業方面,合肥市將繼續發展特色經果林,做強林業特色產業。其中,薄殼山核桃計劃發展達到15萬畝;打造長豐碧根果第一縣,帶動50萬畝經果林提質增效;盤活林下發展空間,發展林下經濟24萬畝。建設肥西苗木花卉總部經濟集聚區,促進100萬畝苗木花卉轉型升級。另外,打造“廬南川藏線”精品森林旅游線路,建設環紫蓬山精品民宿,持續發展萬柯路沿線森林旅游康養基地。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