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記者從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獲悉,2023年以來,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市場監管部門實施產品質量安全聯合治理,通過持續推進聯動抽查、互通互聯監管信息、創新開展交叉互查、編制現場檢查工作指引等舉措,防范和化解區域性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取得明顯成效。
2023年,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市場監管部門選擇消費者關注度高、社會影響面大,且存在一定質量安全隱患的防火門、車用汽柴油、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等6種產品開展產品質量聯動抽查,共抽查工業產品1477批次,其中生產企業338批次,銷售實體店1015批次,電商平臺124批次,共發現不合格產品47批次,針對發現的產品質量問題,實施區域協同處置和聯合治理,推動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效落實;建立長三角區域產品質量信息互通機制,建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一體化信息平臺,收錄三省一市監督抽查數據6萬余條,實現對六個月內經長三角區域省級監督抽查的同一產品不再重復抽查,有效減少對良好規范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組織行政人員、技術專家組成檢查組,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實施交叉檢查,2023年共互查水泥、電線電纜、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48家,查找獲證企業問題短板,規范獲證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創新編制23種長三角區域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場檢查工作指引,突出風險隱患多發點,采用圖文對照形式,明確和規范產品的檢查重點,為基層執法人員開展現場檢查提供指南,有效提升區域產品質量監管效能;在安徽省宣城市成功舉辦以“長三角區域產品質量共治一體化要求”為背景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聯動處置應急演練,為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區域聯動處置提供了示范樣本。
據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長三角三省一市市場監管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長三角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合作備忘錄》要求,進一步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工作聯動,不斷拓寬拓深合作領域,加快構建長三角產品質量監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發展格局。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