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農活時接觸了大量霉變玉米后,男子突發呼吸困難、高熱,胸部CT檢查提示肺部嚴重感染。近日,上海六院安徽醫院、中國科大附一院北區急診醫學科收治一位突發過敏性肺炎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患者,性命危在旦夕。皖滬兩地專家協作,急診重癥醫學科體外膜肺氧合(ECMO)團隊精準、快速實施靜脈-靜脈體外膜氧合(VV—ECMO)治療,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轉危為安,目前患者已出院回家休養。
當地醫院的CT顯示韋大哥肺部已經出現嚴重病變
10月15日下午,57歲的韋大哥因高熱、突發呼吸困難半天,被緊急送入當地醫院急診。胸部CT檢查提示肺部嚴重感染。當地醫院給韋大哥實施了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通氣后,癥狀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逐漸加重,氧和難以維持。韋大哥被緊急轉運至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位于中國科大附一院北區的上海六院安徽醫院急診醫學科進行搶救。
韋大哥得到及時救治,轉危為安
入院時,在常規機械通氣狀態下,韋大哥的血氧僅能維持在35%左右,呼吸頻率高達40余次,生命危在旦夕。正在科室值班的中國科大附一院EICU副主任醫師王春艷立即組織討論。
據家人介紹,韋大哥平日在家務農,發病前,正趕著給玉米脫粒。結合病史和影像學表現,治療組考慮韋大哥極有可能是短時間內大量接觸了霉變的玉米,導致過敏性肺炎,同時引發ARDS。
臨床上,對呼吸衰竭常規治療無效、病情持續加重的患者,VV—ECMO治療是首選。這也是該院區開診以來實施的第一例ECMO治療。韋大哥病床前,急診ECMO醫護團隊配合默契,成功上機!隨著氧和后的血液進入體內,韋大哥缺氧的癥狀明顯改善,呼吸頻率下降,血氧飽和度上升,生命體征維持到了正常范圍。清醒后,韋大哥握住醫護人員的手:“感謝你們,讓我又活了一次!”
ECMO治療期間,由于需要俯臥位通氣,韋大哥體重較重,每次俯臥位翻身對護理團隊都是一次考驗,常常需要整個EICU一起通力協作才能完成。經過EICU醫護團隊的精準治療和精心護理,韋大哥的肺功能逐步得到恢復,ECMO運轉1周后成功撤機。目前,韋大哥已回當地繼續康復治療。
● 這類疾病在農村較為常見
據王春艷介紹,過敏性肺炎又稱為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是由于反復吸入各種有機粉塵中的過敏原物質引起的異常免疫介導間質性肺病,會引起小氣道、肺泡和間質淋巴細胞炎癥,常伴有肉芽腫形成。這類疾病在我國農村較為常見。
流行情況因各地氣候、職業和環境接觸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一般50~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患病率最高。該病常在吸入過敏原后4到12小時發病,突發干咳、胸悶、呼吸困難、發熱、寒戰、乏力等,雙肺出現濕啰音。輕癥患者一般脫離接觸后幾天或者一周癥狀消失。
如何防治過敏性肺炎?王春艷提醒,預防過敏性肺炎最重要是脫離或者遠離過敏原,例如接觸生物性有機粉塵或特定的化學物質時,應佩戴口罩或過濾面罩。過敏性肺炎輕度急性發作時,離開過敏原后能夠自行緩解,不需要特殊治療。急性重癥患者需要立即就醫,通過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甚至ECMO輔助治療。(桂思奇 方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