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目錄管理,加強教學資源管理?!蛾P于進一步規范全省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11月9日全文公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我省將強化培訓評價過程監管,嚴禁組織人員開展“興趣式”“湊數式”等低效無效培訓。對補貼性培訓機構和參訓人員提供虛假信息騙取套取資金的,或將取消證書,追回全部補貼資金。
健全培訓項目目錄調整機制
完善“兩目錄一系統”管理,《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健全補貼性就業技能培訓項目目錄調整機制。聚焦十大新興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需求和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會同財政部門適時編制發布省級補貼性就業技能培訓項目目錄。補貼性培訓項目目錄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對不符合區域產業發展、企業崗位需求或勞動者培訓就業意愿的低效無效培訓項目要及時移出目錄。
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未來或也將推行目錄管理?!锻ㄖㄕ髑笠庖姼澹诽岢?,各地要對本地區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社會組織進行摸排征集,對符合條件的納入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目錄并向社會公布,。補貼性培訓機構目錄實行動態征集增補,建立嚴格退出機制,對出現造假騙補、冒領補貼、違規轉包等嚴重違規情形的補貼性培訓機構,要及時移出目錄并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充分發揮職業培訓信息化平臺作用,未來我省計劃推進安徽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升級改造,落實對補貼性培訓項目和培訓機構“凡補必進、不進不補”,定期完善系統功能。依托安徽職業培訓網絡平臺,規范“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對以實操為主的職業(工種),線上培訓課時原則上不超過總課時的40%。參加培訓人員線上學習時長每天不超過8課時。
鼓勵培訓機構聘請能工巧匠擔任教師
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誰來上課?《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補貼性培訓機構面向企業、行業、高校和科研機構聘請具有豐富生產實踐經驗和技術專長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擔任教師,支持培訓教師積極參與企業技術開發、工藝革新等活動。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師資研修中心、企業實踐基地等。
在教學資源管理方面,支持補貼性培訓機構積極參與新產業、新技術、新職業、數字技能培訓教材及教輔材料的開發與更新。積極推進安徽職業培訓網絡平臺建設,鼓勵補貼性培訓機構參與提供優質線上培訓課程資源。
《通知(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推行“技能培訓+就業創業”聯動模式,培育一批緊密對接市場、具有鮮明特色、有效促進就業的補貼性培訓機構品牌。
騙取套取資金或將被取消證書
強化培訓評價過程監管是此次《通知(征求意見稿)》的重要內容?!锻ㄖㄕ髑笠庖姼澹诽岢?,強化培訓項目監管,完善補貼性培訓項目真實性完備性審核制度,實行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考核三項制度。我省未來或將推廣使用職業培訓小程序,加載身份識別、定位簽到、過程監管等應用,實現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移動監管全覆蓋。
加強培訓機構管理,《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建立年度檢查、誠信評估、等級評定制度,強化對補貼性培訓機構的日常管理。嚴禁組織人員開展“興趣式”“湊數式”等低效無效培訓。對補貼性培訓機構和參訓人員提供虛假信息騙取套取資金的,取消參訓資格及取得的相應證書,并追回全部補貼資金。補貼性培訓機構應妥善保管培訓檔案材料不少于3年。
結業考核也將更嚴格?!锻ㄖㄕ髑笠庖姼澹诽岢?,補貼性培訓機構要認真組織結業考核,考核試題應充分體現職業(工種)核心技能,兼顧理論和實操,并有適當難易區分度。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將通過派員隨機督導、委托第三方監督等方式,加強對補貼性培訓結業考核情況的監管。
在補貼資金使用監管方面,《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將培訓資金監管作為風險防控的重要內容,加大制防、人防、技防和群防協同監管力度,依托安徽職業培訓信息管理平臺推行職業培訓補貼申領“全程網辦”,實現系統外無補貼性培訓,確保培訓資金支付規范安全、可溯可追。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