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位于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的“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工人師傅們利用當前晴好天氣,抓緊時間推進設備調試安裝工作。預計站點將于本月內正式送電,屆時將成為合肥地區規模最大的集中式光伏電站,預計年發電量將達1.7億千瓦時以上。
站在花崗鎮鄉間小道上可以看到,一排排嶄新湛藍色光伏面板佇立于道路兩側水塘上方,整齊排列。距離光伏電站約10公里外的花崗鎮耿家壩,一座座嶄新的銀色電力鐵塔剛架設完成,電力工人們正在30米高空上進行線路安裝?!氨竟こ淌腔◢忔偂疂O光互補’光伏電站配套外部供電線路,全長16.6公里,新建電力鐵塔58基?!眹W肥西縣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副主任金國鈺介紹,預計本月內正式送電,屆時將光伏發出的綠色電力源源不斷輸送至合肥電網。
據了解,利用花崗鎮四合社區和合豐社區的2890.48畝水塘、低洼水坑等資源,當地建設了集24萬塊光伏面板、總容量達12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目前,該站已完成主體建設工作,正沖刺完成最后設備調試階段,預計本月將正式并網運行。
據統計,該站點年均太陽能利用小時數達1000小時以上,預計年發電量將達1.7億千瓦時以上;與同發電量火電廠相比,年均節約標準煤約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萬噸以上。
據光伏電站項目建設負責人袁家圣介紹,花崗鎮“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實現空間立體復用,同時兼顧發電和漁業養殖,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當地首個投產的儲能光伏電站,項目采取全額上網模式,配置15.6兆瓦/31.2兆瓦時容量儲能系統,投運后將進一步優化肥西縣電網網架結構,提升用電高峰期間電網運行可靠率。
作為全國著名的“光伏第一城”,合肥市通過在全國率先推出光伏補貼政策,首創光伏下鄉扶貧等一系列舉措支撐,光伏產業發展全面開花。截止今年10月底,合肥地區光伏并網總容量達3359.97兆瓦,位列全國省會城市首位。
11月8日中午12時,合肥地區光伏發電出力達209.66萬千瓦,約占實時全市總負荷505萬千瓦的41.5%。為充分保障新能源平穩消納,合肥供電公司今年升級打造全國首個“5G+量子”虛擬電廠系統,累計接入光伏電站、電動汽車充電站、商業樓宇等負荷約89萬千瓦,占比超合肥電網夏季降溫負荷400萬千瓦兩成,實現等多種能源互聯互動。
(李巖 許沁蕊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