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根據省委、省政府出臺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的《意見》,每年建設200個精品示范村,到2027年建設1000個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在已建的7395個省級中心村基礎上,每年再建設800個省級中心村,到2027年總數達到1萬個以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重在規劃引領,成于系統推進、久久為功。在安徽,美麗鄉村應是什么模樣?“徽風皖韻”,是安徽省鄉村建設的關鍵詞。具體來看,皖南地區彰顯山水徽韻,皖北地區彰顯田園風光,江淮地區彰顯錯落有致,沿江地區彰顯山水風韻,皖西地區彰顯生態山村。立足特色,因地制宜,對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進行整體性謀劃、特色化設計,是安徽省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原則。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讓鄉村的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才能實現萬千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在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推進過程中,總有一批一批的人始終積極主動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這次安徽“千萬工程”,我們請到了深耕于鄉村振興的文旅企業上海阿蘭里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鄭光強先生進行了專項訪談。
人物簡介:
鄭光強,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阿蘭里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先后供職于云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浦東新區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作品多次獲獎并得到行業關注。2017年入選江蘇省鄉村規劃師名錄(全國60人),2018年入選上海市鄉村建筑師名錄(全國84人),現任上海市規劃學會國土與鄉村規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實踐導師。
鄉村情懷:鄉村振興的原動力
——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您所學習的專業領域,以及您從事的事業?
我早在2011年就踏入了鄉村,做鄉村的綜合體以及各類相關的設計和開發。2015年在一次回到云南的公益活動后,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帶著團隊投身到鄉村建設之中?,F在想想,回歸鄉村,一開始難以割舍的鄉土情懷是主導因素。
基于同濟的學習經歷和十余年的規劃設計行業從業經驗,我們一開始是以設計為切口進入鄉村的,進而開始民宿開發、施工建設、業態運營、資產管理等多元探索實踐。到今年已經有8年多時間扎根鄉村了,經歷從設計師到建設者、運營方的身份的轉變,最大的感受:鄉村除了物質空間的美,還要做很多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產業導入:鄉村振興的底層邏輯
——在您本專業的視角下,城市和鄉村在進行規劃或者設計的時候,他們有什么樣的區別?在安徽“千萬工程”中的規劃或者設計中需要注意什么?
我覺得還是底層邏輯的不一樣。參考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我覺得可以將我們當下的中國從社會學角度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叫城市中國,一部分是叫鄉土中國。二者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空間環境、社群關系、產業構成、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都不一樣。實踐中,我們曾經嘗試將城市規劃的東西套到鄉村去,但結果往往是不適配的。
其一,鄉村的多樣與城市的趨同形成的極大反差??v觀我們的城市,不管上海、北京、南京、武漢,城市建成區都是相似的,但是中國的鄉村正相反,沒有一個鄉村是一樣的。我們所見的江南水鄉、云南梯田、川西林盤、華北平原等,都各具特色;此外,不同區域的鄉村,它的特色物產、產業表達、人群構成、文化表征,特別是我們云南少數民族區域都不一樣。一套成熟的城市規劃設計方式方法,或者說過去三四十年我國快速城鎮化大背景下的城市規劃設計方式方法是很難直接應用到多元的鄉村單元規劃設計實踐的。正如安徽“新千萬工程”所提出的概念“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鄉村規劃應當做到立足特色,因地制宜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
其二,城鄉發展路徑和需求的極大不同。我們當前的大中城市均表達出聚合、集約、高效特征,城市發展過程中天然的享受到產業集聚、資源傾斜、政策加持等多重保障。而鄉村則大不相同。數據顯示21世紀最初的十年里,或撤并、或合并,全國消失了近90萬個自然村,平均每天有250個自然村在城市化的洪水中被淹沒。改革開放以來,為城市發展供血40余年的大部分鄉村面臨的是空心化、老齡化的現狀,鄉村發展的核心并不僅僅是讓鄉村變美,而在于讓它變得更有生命力?;诖?,我們就必須去思考和解決如何調整鄉村管控以符合當下需求,土地政策如何適配鄉村發展,如何孵化、激活鄉村產業,如何引導鄉土社群迭代、更新,如何推動城鄉互動、互融等一系列問題,而現有城市規劃的路徑和方法很難提供有針對性的借鑒。
因此,新時代鄉村振興語境下的鄉村規劃設計乃至延伸到后端的建設、運營、管理,我們都必須立足鄉土實際、面向振興發展,自下而上地做一些深層次的改變,進行系統性的重構,應對未來鄉村空間更新、產業激活和管理升級三重需求。
產業期望:發展趨向的評價核心
——您認為安徽鄉村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是什么樣的?
以浙江省“千萬工程”20年的歷程來看,從最開始的美麗鄉村環境更新,到鄉村資產的激活或業態的導入,再到面向未來的鄉村系統性經營。國內先行區的鄉村振興,已經開始了從簡單的鄉村建設到符合的鄉村經營開始的轉變,這個過程中,鄉村發展的核心在于規劃設計等賦能手段能否讓鄉村變得更有價值,除了空間美學價值,更重要的表達在于鄉村資產的激活,能手段能否讓鄉村變得更有價值,除了空間美學價值,更重要的表達在于鄉村資產的激活(或新增資產、或存量盤活),而激活鄉村資產的難點和重點都在運營以及運營統籌下的未來鄉村產業(商業)、管理邏輯構建。
這次安徽“新千萬工程”我們也看見了產業、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向鄉村建設集聚,土地、人和資本三個方面限制鄉村發展的一些共性問題在安徽的得到了有效解決。我相信安徽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進程的大勢已成,在后續可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有很多機會可以參與到大量與鄉村相關的事務中去。
我認為未來安徽的鄉村,一定是會在場景與文化上百花齊放,即使它所呈現的審美和設計感上的外在空間不盡相同,但是它的內核是一樣的。另外,未來一定是有更多有才能、有抱負的人回到鄉村,大家群策群力,發揮自己的長處,一起共同創造出更好的鄉村。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