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江春水向北流】引江濟淮為經 楚風漢韻為緯——串聯江淮歷史文化發展新篇章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3-09-27 10:42:57

    2600年前春秋楚莊王時期,楚相孫叔敖修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灌溉工程安豐塘,其位于壽縣城南35公里處,被稱之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如今長江水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后,在壽縣東淝河閘樞紐匯入淮河,長江與淮河在這里完成了千年“牽手”。

    古今兩大著名水利工程在這里實現“世紀對話”,古城壽縣見證著歷史文脈在這里傳承,中國水利精神在這里延續。同時,引江濟淮水系將這里的楚風漢韻串聯,為古城壽縣的文旅賦能助力。

    滔滔長江入淮 古城壽縣添活水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別稱壽州、壽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擁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也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在壽縣古城墻下,抬頭仰望,滿目的青色城磚,無一不在訴說著九百多年來歷經的風風雨雨。壽縣古城墻始建于南宋,磚壁石基,城開四門,各有甕城,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也具備防水防洪功能,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墻。漫步于古城內,如行走在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之中,撫摸墻身,仿佛夢回千年。正是這樣一方古城墻,千百年來一直守護者墻內的人民免受洪水肆虐之苦,得以安居一方。

    因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壽縣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圍棋堵墅”“投鞭斷流”的歷史典故。

    如今,滔滔長江水從這里流入淮河,為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壽縣古城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江水入淮的必經之路和江淮溝通段的“最后一站”所在地,壽縣從此實現通江達海,充滿古色古香的壽縣古城踏上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快車道,航運交通、現代物流、文化旅游踏上新臺階。滾滾江水入淮將為壽縣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人民群眾的生活、城市旅游、水運投資等方面都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開啟新的篇章。

    古今奇跡對話 水利精神傳承

    壽縣既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也是中國水利精神的傳承地。

    壽縣古城墻雖選址低洼,但設計合理、建造科學,具有防洪功能,讓百姓免于洪水之災。據史載,明、清二代,壽州城墻直接遭受水害15次,其中先后有6次大水環城。明清時曾多次修葺,經明朝15次、清朝14次修葺和完善,終形成今日之規模。

    提到古城墻防洪,就不得不提城墻內的月壩。據記載,明萬歷元年(1573年)壽縣出現了月壩。所謂月壩,即以城內涵段之轉角角頂為圓心,向上建筑一磚石結構的圓筒狀壩墻,高于城墻。周圍又圍護以厚實的堤坡,遠遠看去像個小山包。月壩內設石階,可沿級遞下,壩底涵溝上砌磚旋,設閘數道。月壩能從整體上保護涵閘,使之與外隔離,避免了內河積水的淹沒,也可隨時進壩啟閉閘門,控流自如,消除外水倒灌成災的隱患。

    由此可見,壽縣古城墻既是古代軍事防衛設施,也是充滿智慧的水利工程。

    始建于春秋楚莊王時期的芍陂(安豐塘),距今已有2600年歷史,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發揮著顯著的灌溉效益,古時被譽為“天下第一塘”。

    安豐塘是中國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它的建造對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千百年來,安豐塘在灌溉、航運等方面起過重大作用。

    現如今,一個引人矚目的充滿科技化、數字化等現代化元素的引江濟淮工程在這里橫空出世,古今工程交相輝映,這是水利精神的傳承,是江淮兒女智慧的延續。

    引江濟淮增楚風 文旅融合新篇章

    站在東淝河引江濟淮入淮口,看著一江春水向北流,碧綠的江水仿佛又增添了一絲歷史的厚重感和楚風的古色。

    公元前241至公元前223年楚國在此為都,延續了其800年王朝最后的19年。壽縣成為楚文化的積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二十世紀以來,安徽省境內以壽縣為中心陸續發現了眾多楚墓,出土了包括楚大鼎等重要文物在內的隨葬品,開啟了楚文化研究先河。全國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安徽省楚文化博物館也在此建設。

    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積淀,多年來,壽縣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文旅產業,而引江濟淮工程的建設,更是為壽縣的文旅融合發展,增添了自然風景和人文元素。

    壽縣文旅局副局長謝欣然介紹稱,壽縣正結合引江濟淮工程,推動旅游產業全面升級,將引江濟淮生態廊道與全域旅游和創5A景區相結合。結合引江濟淮工程,壽縣進行了百里畫廊規劃,在引江濟淮壽縣段93.45公里沿線實施生態復綠補綠增綠行動、建設環瓦埠湖旅游大道,沿運河沿岸建設九廊九大風景廊道。規劃的百里畫廊沿瓦埠湖和東淝河南北綿延百余里,其間湖灣眾多,將充分利用湖灣處的局部小氣候優勢,進行環湖灣片狀景觀的營造?!皣@引江濟淮工程,沿著瓦埠湖一直到古城,沿途設計了29個文旅項目和兩個旅游碼頭,涵蓋了沿線所有鄉鎮,過路游客在水陸都可以欣賞到壽縣美景?!?/p>

    “楚風漢韻百里畫廊”的規劃,植入楚漢色彩、紋飾、文字等文化元素以及“淝水之戰”場景,既展示山城輝映、山水相融、湖天一色的自然美好畫卷,又傳承歷史文脈,寓教于物,寓文于景,借古頌今。

    江淮運河與壽縣古城互動互融,正在形成一批自然生態人文相互融合的旅游精品,展示古韻楚都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景象。

    江淮運河壽縣段“百里畫廊”規劃已完成,古城壽縣的文旅發展迎來嶄新篇章。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文 王士龍/攝)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