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蕪湖市灣沚區相關部門獲悉,歷時26個月,蕪湖本土企業安徽益為熱氣球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的熱氣球——YW-C30-1型通過多項審查程序,于近日正式取得華東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也是全國第五張、安徽首張熱氣球型號合格證。
熱氣球驗證飛行
扎根蕪湖 見證“航空速度”
安徽益為熱氣球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落戶灣沚區,公司研發團隊成員具有14年的行業經驗。該公司通過打造“熱氣球制造+熱氣球觀光旅游+熱氣球活動策劃執行”的運營模式,為灣沚區的航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安徽益為獨立設計開發出9個型號的熱氣球產品,承載人數3~20人。公司現有靜展、遙控、載人三個系列共計十三款氣球產品,產品銷售遍布國內30多個城市,并出口到俄羅斯、泰國、印尼、越南、非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安徽益為熱氣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澤為表示,他們選擇在蕪湖落戶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蕪湖擁有航空產業園,各種配套設施較為全面,包括生產、研發、檢測等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設施和服務,這對于一家航空科技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蕪湖的招商條件也讓他們非常滿意。蕪湖市政府對于吸引投資有著非常積極的態度,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使得企業在蕪湖的投資成本大大降低。
民航局審查組在燃燒器生產車間參觀燃燒器設備
在籌備階段,張澤為邀請了國內某大學教授幫助公司完成了飛行性能驗證中理論方面的計算,“這個計算在國內審查熱氣球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p>
而在材料方面,張澤為也咨詢了國內十幾家專業實驗室及院校,最終在材料驗證方面也有一定提升。
作為灣沚區航空產業重點培養的航空企業之一,安徽益為也見證了灣沚服務發展的“航空速度”。
作為通航產業的新興領域,低空經濟正日益受到市場的關注和青睞。安徽益為熱氣球公司的運營模式不僅為灣沚區開辟了新的賽道,也為通航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該公司在熱氣球制造、觀光旅游和活動策劃執行等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實力,將為灣沚區的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適航體系,分別是美國FAA適航證、歐盟EASA適航證和我國的CAAC適航證。而在當今世界熱氣球行業,仍是歐美老牌熱氣球公司占據了市場主要份額。
獲取型號合格證是安徽益為熱氣球走向世界市場的第一步。此后,安徽益為熱氣球將以合格證為基礎,使“蕪湖造”熱氣球早日飛行在世界各地。
建設臨空低空經濟“新發地”
近年來,蕪湖搶抓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快建設通航產業基地和產業生態鏈,建設臨空低空經濟“新發地”,并持續探索低空+觀光旅游、應急救援、氣象探測、城市管理等領域運營服務,計劃開通覆蓋全省、輻射長三角的通航短途載客運輸固定航線,加快打造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港,全力建設港流智造中心。
蕪湖圍繞打造“國家級通航戰新產業集群”目標,大力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航空產業,聚集產業鏈企業近200家,引進航空產業項目117個,協議總投資5777.59億元,成為在全國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新興產業聚集地。如今,中電科、華夏航空等優質企業已經紛紛入駐蕪湖,一批重大創新項目正逐漸開工投產見效。截至目前,2022年實現產值316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到2025年,力爭實現產值超過1000億元。
9月15日至17日,以“發展低空經濟,創享美好未來”為主題的 “2023第二屆低空經濟發展大會”將在蕪湖市宜居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次大會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將構建低空經濟行業會展平臺、高端交流平臺、科研創新平臺、開放合作平臺,進一步擦亮蕪湖低空經濟名片。
記者了解到,安徽省在2021年繼湖南省、江西省之后成為全國第三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通航體制機制改革、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全面提檔加速。自改革試點以來,安徽省不斷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實現全省通航企業“倍增”,注冊通航公司由改革前的7家增至21家,2022年全省通用航空累計飛行27755架次、7808小時,同比分別增長47.11%和11.13%。此外,安徽省還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通航產業發展政策,全省通用機場加快布局建設,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通航服務“市市通”、民航通航“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
(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