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末,全省三級醫院手術患者住院死亡率明顯下降、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不高于1.8‰;冠心病、腦卒中、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等專病的診療模式和組織形式有創新性突破。日前,安徽省衛健委印發《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2023-2025年)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我省將利用3年時間,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診療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
建立門診疑難病例會診制度
根據《方案》,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利用3年時間,鞏固基礎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診療能力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
提升醫療質量的涵蓋門急診、手術質量、患者評估隨訪、查房、合理用藥、檢查檢驗、會診管理、病歷管理以及藥品器械和醫務人員管理等等。
醫療機構應暢通院前醫療急救與院內急診信息,強化無縫銜接機制,完善急危重癥患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多發性創傷、心臟驟停等急危重癥患者的多學科協作救治機制。在未明確收治科室時,所有相關科室必須嚴格執行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制度,協調搶救,不得推諉,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救治效果。
醫療機構應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首診醫師應當對患者的檢查、診斷、治療、搶救和轉科負責。建立門診疑難病例會診制度,提供門診疑難病例會診服務,推行多學科聯合診療(MDT)門診,保障患者得到及時診治。
創新突破冠心病肺癌等診療模式
在提升醫療質量過程中,將實施“手術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破壁’行動”等專項行動。
通過專項行動,降低手術并發癥、麻醉并發癥等事件發生率,及時發現和消除手術質量安全隱患。到2025年末,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進一步提升,全省三級醫院手術患者住院死亡率明顯下降、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不高于1.8‰。住院患者手術后獲得性指標發生率不高于7.5‰。
醫療機構需要打破傳統學科劃分和專業設置壁壘,建設專病中心,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診療一站式服務。聚焦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發病率高、嚴重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結合我省居民疾病譜和異地就醫流向情況,優化要素配置和運行機制。
力爭到2025年末,在冠心病、腦卒中、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等專病的診療模式和組織形式有創新性突破。全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提升至80%;全省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提升至45%。
術者須在術前和術后24小時內親自查房
在日常診療中,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提升三級查房質量。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級醫師中最高級別的醫師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間級別的醫師每周至少查房3次。術者必須親自在術前和術后24小時內查房。
查房過程中,尊重患者、保護隱私。對四級手術患者和疑難危重患者要進行重點查房,推行多學科聯合查房。
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完善會診制度,保證醫師會診通信方式、急會診院內行走路徑、電梯快速運送等暢通,確保急會診在會診請求發出后10分鐘內到位,普通會診在會診發出后24小時內完成。不允許以電話形式進行會診,急會診請求方必須全程陪同。
兒科等重點科室配備駐科藥師
《方案》要求,醫療機構應規范醫師處方行為,在兒科等重點科室配備駐科藥師,參與藥物治療管理。
醫療機構還將實施“病歷內涵質量提升行動”,規范病歷書寫,到2025年末,病案首頁主要診斷編碼正確率不低于90%,病歷記錄完整性和及時性進一步提高。
我省將實施強化“患者安全行動”,急危重癥患者按照“優先處置轉運”及“先及時救治、后補交費用”的原則救治。醫療機構要強化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動報告,到2025年末,每百出院人次主動報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
“以質為先”。根據要求,到2025年末,我省設置完成不少于60個專業的省級質控中心,不少于10個中醫專業省級質控中心;不少于800個市級質控中心(組織),不少于80個市級中醫質控中心。質控工作逐步覆蓋住院、日間、門(急)診等全診療人群。全省納入單病種管理的病種(技術)數量不少于100個。(實習生 彭爾康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