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編織傳承千年,屬于葉編的范疇,它始于三國時期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讓非遺走進社區、走近青少年,近日,合肥市文化館、合肥市非遺保護中心、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團工委聯合西杭社區團支部開設“青薪傳承”青少年非遺實踐項目2023年暑期班——廬陽棕編暑期系列課程。
楊秋霞楊老師2010年拜楊先勝老師學習棕編至今,參加過各種公益活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的各種教學展示。課堂上,楊老師向大家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棕編作品,勾起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接著,楊老師以一根葉莖為筋架,一邊做,一邊講解,運用編扣、打結、互相穿插等手法,一會兒功夫一只栩栩如生的螞蚱出現在老師手中,引的孩子們“哇哇”感嘆。接下來孩子們自己動手,在復雜的地方,楊老師反復演示,反復講解,志愿者們一對一指導直到孩子理解。孩子們看著手中自己做的螞蚱,自豪感油然而生。結束后,孩子們紛紛來到工作人員那要求報名下節課。一位從蜀山區來的家長說:“這棕編太有意思了,我們還要報名,下節課再來和楊老師學個新樣式?!?/span>
課堂上楊老師將復雜的傳統工藝簡單化,通過傳授指尖上的棕編技藝,這不僅是一次觸摸傳統文化脈搏,更是將非遺項目與民俗文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了青少年對非遺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接下來,西杭社區將繼續開展棕櫚葉編織藝術活動,普及和宣傳非遺工作,以期推動棕櫚葉編織藝術在居民中的傳播和繼承。(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