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霍山縣漫水河鎮新鋪溝村的大別山(霍山)滑雪旅游度假區,將于今年年底完工對外營業。該項目建成后,將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滑雪項目,也將帶動周邊旅游,甚至霍山全域民宿經濟新一輪騰飛?!?月9日,霍山縣文旅局局長趙剛說。
美麗的大別山國家風景道 張紅兵/攝
“本土+引進”,“大別山人家”名聲在外
6月7日,在大別山國家風景道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記者看到,一塊“大別山人家”民宿招牌豎立在一棟3層樓房的顯眼位置。這家民宿名叫白馬尖森林旅舍,于2016年建成運營,目前已成為當地名聲在外的品牌民宿,也是霍山縣已評定的25家星級“大別山人家”品牌民宿中的一家。
據了解,位于大別山腹地以及主峰所在地的霍山縣生態環境優良。享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美譽的霍山縣積極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結合特有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把民宿經濟作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切入口。目前,全縣共有高中低端民宿600多家,民宿收入約占鄉村旅游收入的一半,已建成精品旅游民宿40多家,已評定星級“大別山人家”民宿25家,國家丙級民宿1家。2023年1—3月,全縣民宿接待游客75.1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25億元。
在民宿經濟發展上,霍山縣突出頂層設計,聚焦規劃引領,緊盯品牌“賦能”。2022年霍山縣出臺《加快旅游民宿發展實施意見》,修訂《扶持旅游發展獎勵辦法》。從2019年便開始積極培育本土特色民宿品牌——“大別山人家”。
同時,該縣積極引進外來專業力量,發展高端民宿。位于霍山縣太陽鄉的“花開半朵”民宿由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由專業酒店團隊規劃設計運營,開業僅兩個月,已經打響了名聲,19間客房幾乎是天天爆滿。
精品民宿和民宿品牌的培育,大大提升了霍山旅游民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漫水河鎮民宿“古橋人家”
“綠色+紅色”,景觀與人文民宿共進
霍山縣是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享有“中國天然氧吧”美譽,因此,“綠色”是霍山民宿經濟發展的底色。該縣以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延伸構建“霍山最美旅游環線”;以陡沙河溫泉小鎮、佛子嶺壩下休閑區為核心,創建省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新形成山地旅游、文化研學旅游、鄉村旅游等三大板塊。按照總體規劃,霍山縣圍繞大別山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依托沿線景區景點和集鎮鄉村,規劃布點各類精品民宿30多家,涉及10多個鄉鎮,讓“風景道”變身“民宿經濟帶”。讓“度假區”變身“民宿聚集區”,風景道“串珠成鏈”,將4個4A級景區和陡沙河溫泉旅游度假區等鄉村旅游景點進行串聯,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民宿聚集區。
“年底將運營的滑雪場項目推動著霍山旅游業從夏季游向四季游轉型,又打造了霍山旅游新地標,此處也將成為另一個‘民宿聚集區’?!被﹫鏊诘穆渔傸h委書記邱前東信心滿滿地說。
霍山縣民宿經濟的另一抹主打色是紅色。作為著名的“西鎮暴動”策源地、西山文化核心區,霍山縣漫水河鎮立足紅色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推進“紅色+綠色”旅游理念,以西鎮暴動舊址為中心,打造紅廉文化示范基地、茶馬古道、皮旅中原突圍紅色體驗步道等景點,依托“紅色旅游”“康養民宿”兩大重點,推出“漫宿·紅軍食堂”“漫宿·古橋人家”“漫宿·辣椒紅了”等“漫宿”民宿品牌,讓游客“沉浸式”看紅色舊址、走紅色步道、住紅色民宿。
單龍寺鎮民宿“影·廬”
“合作+扶持”,運營模式呈百花齊放
3年來,霍山縣共整合各項資金4.05億元,用于支持民宿開發建設以及水電建設、風景道建設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對全縣16個鄉鎮的158戶閑置個體民房和宅基地以及49處閑置校舍、敬老院、三線軍工資產等公共公益設施進行收儲或租賃盤活。昔日一棟棟廢棄的廠房、破敗的校舍和舊民房,在民宿經濟的推動下,搖身一變,煥然一新。
另外,霍山縣在發展民宿經濟時,堅持多種運營模式并存,激發民宿市場活力。
位于該縣太陽鄉太陽村的“善水雅居”民宿是淮南人周老板投資所建。他和朋友承租下原太陽小學校舍,加以裝修改造,曾經荒廢的校舍如今成了獨具特色的民宿。這是“市場主體自主運營”模式,由引進的市場主體,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打造高端精品民宿。
“花開半朵”民宿屬于“投資入股”模式,即政府或村集體以土地或資金入股,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的模式。
位于太陽鄉的“水云間”度假山莊則是“鄉村創客+政策扶持”模式。葛先生是安徽蒙城人,七八年前經過朋友介紹,來到這里投資建民宿,一起來投資的還有他的大哥、二哥。兄弟三人通過出讓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建起樓房做民宿。這種模式讓創客的“夢想之家”照進現實。
另一種模式是“出租合作模式”。漫水河鎮的“古橋人家”民宿就是這種模式運營。民宿經營者曹斌此前做農家樂和建筑生意,政府翻修改造敬老院后公開招標,曹斌拿下了經營權,每年繳20余萬元的租金支付村集體收益。
當地普遍的民宿運營模式是“村民自我管理模式”。如白馬尖森林旅舍、云下山舍,農戶依托周邊景區資源,規范改造自有房屋,自主經營管理民宿。
除了多種模式運營民宿之外,該縣還突出跨界融合,推行“民宿+產業”模式。磨子潭鎮宋家河村的古村茶宿探索“民宿+產業”,年接待游客達5萬人次,帶動全村及沿線30多家農家樂、民宿,戶均增收10萬元。太陽鄉民宿發展也帶動當地農產品和土特產暢銷,茶葉、天麻、茯苓、石斛、瓜蔞、生姜、紅芋等產業效益明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重提升”。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新增近600畝,各村特色產業累計創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萬余元。
堅持全縣一盤棋。沿途各鄉鎮因地制宜,以精品民宿為抓手,讓游客移步換景、食宿兩便,重點在科學規劃、打造品牌、豐富業態、強化運營等方面力求突破。
“以小民宿撬動大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快步推進,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將霍山的‘綠水青山’打造成更多人的‘詩和遠方’?!壁w剛說。
(通訊員 張金柱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