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徽凌家灘遺址博物館開館試運營有關情況。發布會上透露,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將于5月16日開館試運營,展出文物約1100件,其中包括近年來新出土的龍首型玉器和已知史前最大的石鉞等,很多文物是首次展出。
據介紹,凌家灘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中心聚落,也是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關鍵節點,被列為“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近年來,凌家灘遺址考古研究和保護利用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在2021-2022年的發掘中,考古專家對墓葬區西側遺址公園休息廣場區域進行了發掘,發現了一處祭祀坑,出土大量石器、玉器、陶器,其中包括凌家灘迄今發現最大的石鉞、最大的玉璜,以及一件精美絕倫的龍首形玉器。2024年,凌家灘遺址考古發現證明祭祀區及西側區域是人工修建的大型公共工程。
即將開放的凌家灘遺址博物館(來源:國家文物局微信公眾號)
凌家灘遺址博物館是國家“十四五”大遺址保護利用的重點項目、考古研究成果集中展現的重要平臺、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水平提升的重要節點,作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具有示范性和引領性。
據發布會介紹,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坐落于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將于5月16日開館試運營。展廳面積約4000平方米,共設1個基本陳列展廳和2個臨展廳,其中基本陳列包括總序、鑒往知遠、玉耀長河、文明互鑒4個部分,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約1100件,包括首尾相連的雙面圓雕玉龍,刻有八角星紋的玉鷹,造型生動的玉人,體現宗教禮儀的玉龜、玉版、玉豬,近年來新出土的龍首型玉器和已知史前最大的石鉞等,很多文物是首次展出。目前,凌家灘遺址博物館開館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試運營后,觀眾將直觀地感受到凌家灘遺址之于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及早期發展的重要價值。
2023年11月拍攝 凌家灘考古遺址發掘現場 任逸瑋/攝
近年來,安徽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先后開展人字洞、華龍洞、凌家灘、禹會村、武王墩等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凌家灘遺址博物館開館后,將與正在建設的遺產監測中心、文物科研中心、公眾考古中心和已經建成的墓葬祭祀區、中華文明探源館、凌家灘研學小鎮,共同構成規?;故倔w系。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劉媛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