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第三屆中國(安徽)科交會知名高校高水平成果路演活動在安徽創新館舉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所高校的9項前沿成果集中亮相,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聚焦前沿領域技術成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架起從實驗研發到產業應用的橋梁。
知名高校高水平成果路演活動是本屆科交會專項對接活動之一,旨在通過搭建全國高校與省內企業、投融資機構的直接交流平臺,促進省外科技成果向安徽轉移轉化,深化產教融合與科產協同,加速安徽省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進程。
路演活動中,復旦大學“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融合平臺與大模型應用”首先亮相。復旦大學鄭立榮教授團隊在算力基礎設施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突破性融合類腦芯片與 GPU 算力,能耗降低的同時支持 1.7 億神經元模擬。北京大學帶來的“多模態空間操作系統 MSpaceOS”突破空間計算操作系統架構,首創基于 HMML 語言的云原生開發平臺,打造的中國自主可控、全球領先的空間互聯網操作系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將推動下一代互聯網——空間互聯網、空間計算與元宇宙的全球開放生態建設。
芯片熱管理是制約算力提升的關鍵瓶頸。清華大學帶來了“芯片熱設計自動化軟件”現場演示。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曹炳陽團隊研發的跨尺度熱仿真系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納米級晶體管到宏觀封裝的全鏈條熱流建模,可以提高芯片熱仿真精度與結溫預測準確度,填補國內空白。清華大學帶來的另一個項目——空地一體建筑外立面消防機器人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清華大學高級工程師儲著兵團隊帶來的這一特種消防裝備,采用 CAFS 滅火技術,支持狹窄空間快速部署,具備本地化滅火與救援能力,車身輕量化設計適應復雜建筑環境。
浙江大學教授、藥學院院長顧臻團隊研發的“智能微針透皮遞藥系統”將為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作為全球首創葡萄糖響應型胰島素貼片,“智能微針透皮遞藥系統”滲透壓驅動技術實現大劑量藥物透皮控釋,兼具無創與長效特性,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全新方案。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