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一年:追尋幸福生活的秘密》
海倫·拉塞爾/著
英國記者海倫·拉塞爾的《丹麥一年》以幽默而犀利的筆觸,揭開了“全球最幸福國家”的面紗。作者攜家人移居丹麥,通過一年親身體驗,解碼丹麥人高幸福感的根源。書中描繪了丹麥的自然風光,那廣袤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美麗的海岸線,丹麥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善于從自然中獲取生活的樂趣,無論是夏日在森林中野餐,還是冬日里享受陽光灑在雪地上的寧靜。書中從“hygge”(舒適哲學)到“平等主義”的社會制度,從免費教育到高福利保障,從冬季蠟燭文化到全民騎行習慣,層層剖析丹麥的生活密碼。
但作者并未止步于贊美,而是通過充分的采訪,尖銳指出:高稅收支撐的福利社會需要全民共識,丹麥人的幸福感亦伴隨著對集體規則的嚴格遵從。書中對比了英國的個人主義與丹麥的集體意識,反思現代人對“幸?!钡亩x是否過于依賴物質。最終,作者提出“幸福是一種選擇”的結論——丹麥模式未必普適,但其對生活本質的回歸(信任、平衡、簡單)值得深思。此書既是文化觀察筆記,亦是一本當代人的幸福啟示錄。
《命若朝霜:紅樓夢里的法律、社會與女性》
柯嵐/著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歷來被解讀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而本書獨辟蹊徑,以法律、社會與女性三重維度切入,揭示了曹雪芹筆下潛藏的權力結構與性別困境。作者通過分析賈府內部的“家法”與“國法”交織,如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時的權謀、賈雨村判案時的利益權衡,展現了封建家族如何以“禮法”之名行壓迫之實。書中對女性命運的剖析尤為深刻:黛玉的才情被禮教束縛、探春的改革抱負因性別受限、晴雯的悲劇映射奴婢制度的殘酷。
從法律視角看,書中深入挖掘了《紅樓夢》中所隱含的封建法律制度。它揭示出封建禮教下的法律如何對女性進行束縛,例如在婚姻、財產繼承等方面女性所處的劣勢地位,讓人能夠感受到十二釵的命運,除卻家族的衰敗以外,和法律、社會以及宗法制度、男權制度分不開,她們的悲劇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作者選取的女性,涵蓋了各個性格、各個階層,無論是貴族還是賤民,女性的命運原來都如蓬草般飄搖無依,這是《紅樓夢》悲劇美學的根源。
不過,作為跨學科解讀作品,這本書同樣存在對《紅樓夢》原著內容的主觀猜測,讀者對此只能見仁見智。此外,作為一本講稿整理而來的書籍,各個章節之間存在一些重復段落,可謂美中不足之處。
《留德十年》
季羨林/著
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學者回憶錄。書中以平實細膩的筆觸,記錄了作者1935年至1945年間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求學歲月。戰火紛飛的年代,季羨林在異國他鄉研習梵文,與師友探討學術的純粹,也經歷了納粹統治下人性的撕裂。書中既有對德國學術嚴謹傳統的贊嘆,也有對戰爭陰影的無奈反思。他筆下的房東太太、猶太同學、德國教授,構成了一幅復雜的人性群像。書中反復追問“學問何以超越國界”,答案或許藏在季羨林對知識的執著中:即便在饑寒交迫時,他仍堅持手抄珍貴文獻。這部回憶錄不僅是個人成長史,更是一部知識分子在動蕩年代堅守精神家園的見證,字里行間透露出超越時代的理想主義光芒。
書中穿插著季羨林先生與德國友人之間深厚的友誼??缭絿绾臀幕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互相扶持,這種友誼顯得尤為珍貴。
《朝貢圈》
張宏杰/著
張宏杰的《朝貢圈》以抽絲剝繭的筆法,將明清“朝貢體系”這一龐雜的歷史命題,解構成一幕幕鮮活的政治戲劇。作者摒棄了“天朝上國”的傲慢想象,也跳脫了“殖民霸權”的批判框架,轉而潛入外交文書、使臣日記與宮廷密檔的細節深處,還原出一套復雜多變的古代國際生存法則。
書中對“朝貢”本質的剖析尤為犀利:越南君主一面用漢文書寫“臣屬”表文,一面在國內自稱“大越皇帝”;琉球使團帶著南洋香料朝覲紫禁城,卻在福州港私販日本刀劍;蒙古王公接受清帝冊封的爵位,卻將賞賜的綢緞拆解成部落權力的籌碼。這些充滿張力的歷史切片,揭示了朝貢制度實為“雙向表演”——皇帝需要“萬邦來朝”的儀式確認正統性,周邊政權則通過精心設計的“臣服”換取貿易特權與安全承諾。
張宏杰的敘述魅力在于將冰冷制度還原為“人的選擇”,一些被正史抹去的灰色地帶恰恰構成了朝貢圈真正的運行邏輯,可謂有趣的古代外交智慧。
《關河萬里自當歸》
李金爭/著
一部橫跨清末與民國兩個時期的女性傳奇、勵志小說。中醫名門蕭家遭末代貴族算計,一家之主蕭濟川冤死,世交文家亦遭橫禍。孤女蕭黛秋被迫攜年幼六歲的文家孤子文藍橋流放關外,幸遇父親故友收留,蕭黛秋拜其為師學習中醫,守護恩師醫館“博源堂”,在顛沛流離、生死離亂中,她承襲父、師之志,苦心鉆研,最終成長為救人救疫的一代大醫。小說中融匯“大醫精誠、醫不可欺”的中醫精神,讓舊時的閨閣之女在亂世跌宕中走向了更廣闊深遠的大道。
《平安批》
陳繼明/著
陳繼明的《平安批》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潮汕僑批文化畫卷。
從故事層面看,小說以“平安批”這一獨特的僑批文化符號串聯起整個故事。它講述了一代又一代潮汕人在海外打拼,通過僑批與家鄉緊密相連的歷史。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活飽滿,無論是為僑批奔波的鄭夢梅,還是那些在海外默默奉獻的僑胞們,他們的堅韌、誠信、對家鄉的思念與熱愛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文化呈現上,《平安批》是一部僑批文化的史詩。作者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僑批的運作流程、背后所蘊含的契約精神,以及它在潮汕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僑批不僅僅是一封封信件、一筆筆匯款,更是游子與故鄉的情感紐帶,承載著家族的希望與傳承。
陳繼明的文字質樸而富有力量。他以一種平靜而深沉的筆觸,描繪出歷史的波瀾壯闊與人性的復雜微妙。書中既有宏大的歷史敘事,又有細膩的家庭情感描寫,二者相得益彰。
《你為什么不離開我的生活》
薇薇安·戈爾尼克/著
亙古的母女主題。越往后越喜歡,一把槍漸漸逼近,聚焦和對準了主題。一路行來,造勢蓄力的文字很有力量。
《雪的練習生》
多和田葉子/著
一頭熊的回憶錄。很喜歡作者多和田葉子,學俄國文學專業,旅居德國的日本女作家,自來的跨文化屬性,奇詭的想像力。
《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
田中光/著
有趣的衛生巾發展史和月經去污名正身史。衛生巾是關乎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卻一直是在“血穢”的陰影中被男權社會藏在暗處,無視之,中國還有很多地方的女性,仍在經歷月經貧困,當我們都在談論各種女性權益時,怎么能忘記它?
《人間草木》
汪曾祺/著
太喜歡他寫植物,看了幾遍,很熟了,有時候,腦子會跑到前面去,自動續下文。
《九詩心》
黃曉丹/著
在神龕里神化的偶像或已經定性的歷史人物被取出,他們原來是精神的流亡者、時間中的孤兒,他們的難堪、軟弱、狼狽,面對命運的無助,及一腔孤勇。也正因為此,他們重新具有了人的質地,重新定義“人”的渺小和尊嚴。
◎曾園 (詩人,現居廣州)
《曹操的自白書》
這本將近40萬字的漢末歷史書籍,用盡量真實的材料講述曹操跌宕起伏的一生。不庸俗,不迂腐,可讀性強。此書副標題是《一個寒族之子的失敗史》,作者連清川將世族和寒族之間的矛盾作為敘述的動力,這與目前歷史暢銷書作者張明揚、周思成、郭建龍等人摸索出的聚焦歷史節點,全力講好故事的成功模式還不太一樣。書中許多觀點有現實意義,頗值得討論與辨析。
《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機時刻》
在今天那些大量宣稱掌握了延續家族輝煌密碼的書中,本書堪稱敢說真話并有真發現的不可多得之書。此書深入剖析明朝社會多個層面,用生動案例細致講述明代社會多層互害的可怖圖景。從上至下,所有人的舉動唯朝中變幻不停的短暫權力馬首是瞻,不到分崩離析不會停止。杜甫在唐朝發現的真實情況是“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到了明代,兩者都沒有了保障,努力常?;癁榕萦?。
《君幸食》
扶霞這本書仍然讓我驚訝,比如說她展現了中餐在歐洲遭受的極不公平的待遇。實際上,1884年倫敦世界衛生博覽會就出現了正宗的并非快餐的中餐,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時尚人士給予高度評價。甚至客座廚師被邀請至溫莎城堡為女王做了午餐,女王對燕窩羹非常滿意。然而,曇花一現的盛事終究被快餐替代,大眾記憶仍然被平庸印象洗刷。此書中,扶霞為每一道值得寫的中餐細描匠心與誤解,故事性很強。
《豹》
最近網飛推出新劇《豹》因“魔改”而引發爭論。蘭佩杜薩親王寫的這本小說值得重讀。親王在腐朽的波旁王朝和革命軍之間似乎無所作為,但在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中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對農民的同情、對自身欲望的妥協、對暴發戶的輕蔑均在日常事務的觀察中體現得極有質感。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康熙的紅票》
2019年北京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張康熙皇帝1716年發去歐洲的諭令。這被稱為紅票。此書以此抽絲剝繭,用高清晰度的細節講述了康熙與傳教士的交往。對大眾來說,前面的紅衣大炮部分自然更為熟悉。明軍比清軍更早使用大炮,但腐敗的體制使大炮優勢易手。清軍擁有的大炮越來越多,勝利因此沒有懸念。此書緊張有趣,如同破案小說,是對大眾最友好的歷史書。
◎周華誠
(作家,出版人,現居杭州)
《南宋四雅:書畫器物中的南宋生活美學》
許麗虹 梁慧/著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今天的人也在做這些事,只是如果失其源頭,不明就里,未免在做這些雅事的時候慌了手腳,心里發虛。宋代是生活美學的高峰,這本書從器物書畫入手,讓南宋的生活變得觸手可及。
《空山橫:講演集,關于文學關于人》
李敬澤/著
會演講的人令人佩服。據說李敬澤的演講從不準備稿件,而是任由思緒漫天扯開去。小到日常之物,大到天上星辰,聽見天地和生命的“響”與“不響”。演講集里有許多獨到見解,譬如他說,黃鶴就是一只時間之鳥,從中國人的生命中飛過。
《鮮活的土壤》
朱永官等/著
朱永官先生是生態環境學家、中科院院士,長期從事環境土壤學和環境生物學研究。由科學家領銜向大眾講述科學的故事,本身就意義非凡。朱院士說,土壤是具有生命的系統,這本書不僅僅講述土壤的故事,更是對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考。
《絲路:行走的植物》
沈葦/著
當你凝視一株植物,就能進入靜寂時空。這本書以開闊的氣象、靈動的詩意、雋永的哲思,邀請我們在凝視一株植物中穿越時空隧道,融入無邊境界。
《在黃昏起飛》
海倫·麥克唐納/著
每一本書都會帶來新的感受。這本書是一篇一篇的觀鳥日記,但它寫得更加開闊,它寫的是鳥與人的復雜關系,“一旦林鶯消失,來到一片由陽光、樹葉和鳴唱構成的樹林,我們的體驗就會損失少許復雜,少許神奇,總之損失了一點東西?!?/p>
【本期策劃】暮春讀好書
安徽商報
張雪子
2025-04-14 09:19:02
《丹麥一年:追尋幸福生活的秘密》
海倫·拉塞爾/著
英國記者海倫·拉塞爾的《丹麥一年》以幽默而犀利的筆觸,揭開了“全球最幸福國家”的面紗。作者攜家人移居丹麥,通過一年親身體驗,解碼丹麥人高幸福感的根源。書中描繪了丹麥的自然風光,那廣袤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美麗的海岸線,丹麥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善于從自然中獲取生活的樂趣,無論是夏日在森林中野餐,還是冬日里享受陽光灑在雪地上的寧靜。書中從“hygge”(舒適哲學)到“平等主義”的社會制度,從免費教育到高福利保障,從冬季蠟燭文化到全民騎行習慣,層層剖析丹麥的生活密碼。
但作者并未止步于贊美,而是通過充分的采訪,尖銳指出:高稅收支撐的福利社會需要全民共識,丹麥人的幸福感亦伴隨著對集體規則的嚴格遵從。書中對比了英國的個人主義與丹麥的集體意識,反思現代人對“幸?!钡亩x是否過于依賴物質。最終,作者提出“幸福是一種選擇”的結論——丹麥模式未必普適,但其對生活本質的回歸(信任、平衡、簡單)值得深思。此書既是文化觀察筆記,亦是一本當代人的幸福啟示錄。
《命若朝霜:紅樓夢里的法律、社會與女性》
柯嵐/著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歷來被解讀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而本書獨辟蹊徑,以法律、社會與女性三重維度切入,揭示了曹雪芹筆下潛藏的權力結構與性別困境。作者通過分析賈府內部的“家法”與“國法”交織,如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時的權謀、賈雨村判案時的利益權衡,展現了封建家族如何以“禮法”之名行壓迫之實。書中對女性命運的剖析尤為深刻:黛玉的才情被禮教束縛、探春的改革抱負因性別受限、晴雯的悲劇映射奴婢制度的殘酷。
從法律視角看,書中深入挖掘了《紅樓夢》中所隱含的封建法律制度。它揭示出封建禮教下的法律如何對女性進行束縛,例如在婚姻、財產繼承等方面女性所處的劣勢地位,讓人能夠感受到十二釵的命運,除卻家族的衰敗以外,和法律、社會以及宗法制度、男權制度分不開,她們的悲劇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作者選取的女性,涵蓋了各個性格、各個階層,無論是貴族還是賤民,女性的命運原來都如蓬草般飄搖無依,這是《紅樓夢》悲劇美學的根源。
不過,作為跨學科解讀作品,這本書同樣存在對《紅樓夢》原著內容的主觀猜測,讀者對此只能見仁見智。此外,作為一本講稿整理而來的書籍,各個章節之間存在一些重復段落,可謂美中不足之處。
《留德十年》
季羨林/著
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學者回憶錄。書中以平實細膩的筆觸,記錄了作者1935年至1945年間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求學歲月。戰火紛飛的年代,季羨林在異國他鄉研習梵文,與師友探討學術的純粹,也經歷了納粹統治下人性的撕裂。書中既有對德國學術嚴謹傳統的贊嘆,也有對戰爭陰影的無奈反思。他筆下的房東太太、猶太同學、德國教授,構成了一幅復雜的人性群像。書中反復追問“學問何以超越國界”,答案或許藏在季羨林對知識的執著中:即便在饑寒交迫時,他仍堅持手抄珍貴文獻。這部回憶錄不僅是個人成長史,更是一部知識分子在動蕩年代堅守精神家園的見證,字里行間透露出超越時代的理想主義光芒。
書中穿插著季羨林先生與德國友人之間深厚的友誼??缭絿绾臀幕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互相扶持,這種友誼顯得尤為珍貴。
《朝貢圈》
張宏杰/著
張宏杰的《朝貢圈》以抽絲剝繭的筆法,將明清“朝貢體系”這一龐雜的歷史命題,解構成一幕幕鮮活的政治戲劇。作者摒棄了“天朝上國”的傲慢想象,也跳脫了“殖民霸權”的批判框架,轉而潛入外交文書、使臣日記與宮廷密檔的細節深處,還原出一套復雜多變的古代國際生存法則。
書中對“朝貢”本質的剖析尤為犀利:越南君主一面用漢文書寫“臣屬”表文,一面在國內自稱“大越皇帝”;琉球使團帶著南洋香料朝覲紫禁城,卻在福州港私販日本刀劍;蒙古王公接受清帝冊封的爵位,卻將賞賜的綢緞拆解成部落權力的籌碼。這些充滿張力的歷史切片,揭示了朝貢制度實為“雙向表演”——皇帝需要“萬邦來朝”的儀式確認正統性,周邊政權則通過精心設計的“臣服”換取貿易特權與安全承諾。
張宏杰的敘述魅力在于將冰冷制度還原為“人的選擇”,一些被正史抹去的灰色地帶恰恰構成了朝貢圈真正的運行邏輯,可謂有趣的古代外交智慧。
《關河萬里自當歸》
李金爭/著
一部橫跨清末與民國兩個時期的女性傳奇、勵志小說。中醫名門蕭家遭末代貴族算計,一家之主蕭濟川冤死,世交文家亦遭橫禍。孤女蕭黛秋被迫攜年幼六歲的文家孤子文藍橋流放關外,幸遇父親故友收留,蕭黛秋拜其為師學習中醫,守護恩師醫館“博源堂”,在顛沛流離、生死離亂中,她承襲父、師之志,苦心鉆研,最終成長為救人救疫的一代大醫。小說中融匯“大醫精誠、醫不可欺”的中醫精神,讓舊時的閨閣之女在亂世跌宕中走向了更廣闊深遠的大道。
《平安批》
陳繼明/著
陳繼明的《平安批》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潮汕僑批文化畫卷。
從故事層面看,小說以“平安批”這一獨特的僑批文化符號串聯起整個故事。它講述了一代又一代潮汕人在海外打拼,通過僑批與家鄉緊密相連的歷史。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活飽滿,無論是為僑批奔波的鄭夢梅,還是那些在海外默默奉獻的僑胞們,他們的堅韌、誠信、對家鄉的思念與熱愛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文化呈現上,《平安批》是一部僑批文化的史詩。作者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僑批的運作流程、背后所蘊含的契約精神,以及它在潮汕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僑批不僅僅是一封封信件、一筆筆匯款,更是游子與故鄉的情感紐帶,承載著家族的希望與傳承。
陳繼明的文字質樸而富有力量。他以一種平靜而深沉的筆觸,描繪出歷史的波瀾壯闊與人性的復雜微妙。書中既有宏大的歷史敘事,又有細膩的家庭情感描寫,二者相得益彰。
《你為什么不離開我的生活》
薇薇安·戈爾尼克/著
亙古的母女主題。越往后越喜歡,一把槍漸漸逼近,聚焦和對準了主題。一路行來,造勢蓄力的文字很有力量。
《雪的練習生》
多和田葉子/著
一頭熊的回憶錄。很喜歡作者多和田葉子,學俄國文學專業,旅居德國的日本女作家,自來的跨文化屬性,奇詭的想像力。
《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
田中光/著
有趣的衛生巾發展史和月經去污名正身史。衛生巾是關乎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卻一直是在“血穢”的陰影中被男權社會藏在暗處,無視之,中國還有很多地方的女性,仍在經歷月經貧困,當我們都在談論各種女性權益時,怎么能忘記它?
《人間草木》
汪曾祺/著
太喜歡他寫植物,看了幾遍,很熟了,有時候,腦子會跑到前面去,自動續下文。
《九詩心》
黃曉丹/著
在神龕里神化的偶像或已經定性的歷史人物被取出,他們原來是精神的流亡者、時間中的孤兒,他們的難堪、軟弱、狼狽,面對命運的無助,及一腔孤勇。也正因為此,他們重新具有了人的質地,重新定義“人”的渺小和尊嚴。
◎曾園 (詩人,現居廣州)
《曹操的自白書》
這本將近40萬字的漢末歷史書籍,用盡量真實的材料講述曹操跌宕起伏的一生。不庸俗,不迂腐,可讀性強。此書副標題是《一個寒族之子的失敗史》,作者連清川將世族和寒族之間的矛盾作為敘述的動力,這與目前歷史暢銷書作者張明揚、周思成、郭建龍等人摸索出的聚焦歷史節點,全力講好故事的成功模式還不太一樣。書中許多觀點有現實意義,頗值得討論與辨析。
《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機時刻》
在今天那些大量宣稱掌握了延續家族輝煌密碼的書中,本書堪稱敢說真話并有真發現的不可多得之書。此書深入剖析明朝社會多個層面,用生動案例細致講述明代社會多層互害的可怖圖景。從上至下,所有人的舉動唯朝中變幻不停的短暫權力馬首是瞻,不到分崩離析不會停止。杜甫在唐朝發現的真實情況是“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到了明代,兩者都沒有了保障,努力常?;癁榕萦?。
《君幸食》
扶霞這本書仍然讓我驚訝,比如說她展現了中餐在歐洲遭受的極不公平的待遇。實際上,1884年倫敦世界衛生博覽會就出現了正宗的并非快餐的中餐,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時尚人士給予高度評價。甚至客座廚師被邀請至溫莎城堡為女王做了午餐,女王對燕窩羹非常滿意。然而,曇花一現的盛事終究被快餐替代,大眾記憶仍然被平庸印象洗刷。此書中,扶霞為每一道值得寫的中餐細描匠心與誤解,故事性很強。
《豹》
最近網飛推出新劇《豹》因“魔改”而引發爭論。蘭佩杜薩親王寫的這本小說值得重讀。親王在腐朽的波旁王朝和革命軍之間似乎無所作為,但在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中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對農民的同情、對自身欲望的妥協、對暴發戶的輕蔑均在日常事務的觀察中體現得極有質感。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康熙的紅票》
2019年北京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張康熙皇帝1716年發去歐洲的諭令。這被稱為紅票。此書以此抽絲剝繭,用高清晰度的細節講述了康熙與傳教士的交往。對大眾來說,前面的紅衣大炮部分自然更為熟悉。明軍比清軍更早使用大炮,但腐敗的體制使大炮優勢易手。清軍擁有的大炮越來越多,勝利因此沒有懸念。此書緊張有趣,如同破案小說,是對大眾最友好的歷史書。
◎周華誠
(作家,出版人,現居杭州)
《南宋四雅:書畫器物中的南宋生活美學》
許麗虹 梁慧/著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今天的人也在做這些事,只是如果失其源頭,不明就里,未免在做這些雅事的時候慌了手腳,心里發虛。宋代是生活美學的高峰,這本書從器物書畫入手,讓南宋的生活變得觸手可及。
《空山橫:講演集,關于文學關于人》
李敬澤/著
會演講的人令人佩服。據說李敬澤的演講從不準備稿件,而是任由思緒漫天扯開去。小到日常之物,大到天上星辰,聽見天地和生命的“響”與“不響”。演講集里有許多獨到見解,譬如他說,黃鶴就是一只時間之鳥,從中國人的生命中飛過。
《鮮活的土壤》
朱永官等/著
朱永官先生是生態環境學家、中科院院士,長期從事環境土壤學和環境生物學研究。由科學家領銜向大眾講述科學的故事,本身就意義非凡。朱院士說,土壤是具有生命的系統,這本書不僅僅講述土壤的故事,更是對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考。
《絲路:行走的植物》
沈葦/著
當你凝視一株植物,就能進入靜寂時空。這本書以開闊的氣象、靈動的詩意、雋永的哲思,邀請我們在凝視一株植物中穿越時空隧道,融入無邊境界。
《在黃昏起飛》
海倫·麥克唐納/著
每一本書都會帶來新的感受。這本書是一篇一篇的觀鳥日記,但它寫得更加開闊,它寫的是鳥與人的復雜關系,“一旦林鶯消失,來到一片由陽光、樹葉和鳴唱構成的樹林,我們的體驗就會損失少許復雜,少許神奇,總之損失了一點東西?!?/p>
《丹麥一年:追尋幸福生活的秘密》海倫·拉塞爾/著英國記者海倫·拉塞爾的《丹麥一年》以幽默而犀利的筆觸,揭開了“全球最幸福國家”的面紗。作者攜家人移居丹麥,通過一年親身體驗,解碼丹麥人高幸福感的根源。書中描繪了丹麥的自然風光,那廣袤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美麗的海岸線,丹麥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善于從自然中獲取生活的樂趣,無論是夏日在森林中野餐,還是冬日里享受陽光灑在雪地上的寧靜。書中從“hygge”(舒適哲學)到“平等主義”的社會制度,從免費教育到高福利保障,從冬季蠟燭文化到全民騎行習慣,層層剖析丹麥的生活密碼。但作者并未止步于贊美,而是通過充分的采訪,尖銳指出:高稅收支撐的福利社會需要全民共識,丹麥人的幸福感亦伴隨著對集體規則的嚴格遵從。書中對比了英國的個人主義與丹麥的集體意識,反思現代人對“幸?!钡亩x是否過于依賴物質。最終,作者提出“幸福是一種選擇”的結論——丹麥模式未必普適,但其對生活本質的回歸(信任、平衡、簡單)值得深思。此書既是文化觀察筆記,亦是一本當代人的幸福啟示錄?!睹舫?紅樓夢里的法律、社會與女性》柯嵐/著《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歷來被解讀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而本書獨辟蹊徑,以法律、社會與女性三重維度切入,揭示了曹雪芹筆下潛藏的權力結構與性別困境。作者通過分析賈府內部的“家法”與“國法”交織,如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時的權謀、賈雨村判案時的利益權衡,展現了封建家族如何以“禮法”之名行壓迫之實。書中對女性命運的剖析尤為深刻:黛玉的才情被禮教束縛、探春的改革抱負因性別受限、晴雯的悲劇映射奴婢制度的殘酷。從法律視角看,書中深入挖掘了《紅樓夢》中所隱含的封建法律制度。它揭示出封建禮教下的法律如何對女性進行束縛,例如在婚姻、財產繼承等方面女性所處的劣勢地位,讓人能夠感受到十二釵的命運,除卻家族的衰敗以外,和法律、社會以及宗法制度、男權制度分不開,她們的悲劇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作者選取的女性,涵蓋了各個性格、各個階層,無論是貴族還是賤民,女性的命運原來都如蓬草般飄搖無依,這是《紅樓夢》悲劇美學的根源。不過,作為跨學科解讀作品,這本書同樣存在對《紅樓夢》原著內容的主觀猜測,讀者對此只能見仁見智。此外,作為一本講稿整理而來的書籍,各個章節之間存在一些重復段落,可謂美中不足之處?!读舻率辍?nbsp;季羨林/著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是一部充滿溫情的學者回憶錄。書中以平實細膩的筆觸,記錄了作者1935年至1945年間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求學歲月。戰火紛飛的年代,季羨林在異國他鄉研習梵文,與師友探討學術的純粹,也經歷了納粹統治下人性的撕裂。書中既有對德國學術嚴謹傳統的贊嘆,也有對戰爭陰影的無奈反思。他筆下的房東太太、猶太同學、德國教授,構成了一幅復雜的人性群像。書中反復追問“學問何以超越國界”,答案或許藏在季羨林對知識的執著中:即便在饑寒交迫時,他仍堅持手抄珍貴文獻。這部回憶錄不僅是個人成長史,更是一部知識分子在動蕩年代堅守精神家園的見證,字里行間透露出超越時代的理想主義光芒。書中穿插著季羨林先生與德國友人之間深厚的友誼??缭絿绾臀幕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互相扶持,這種友誼顯得尤為珍貴?!冻暼Α窂埡杲?著張宏杰的《朝貢圈》以抽絲剝繭的筆法,將明清“朝貢體系”這一龐雜的歷史命題,解構成一幕幕鮮活的政治戲劇。作者摒棄了“天朝上國”的傲慢想象,也跳脫了“殖民霸權”的批判框架,轉而潛入外交文書、使臣日記與宮廷密檔的細節深處,還原出一套復雜多變的古代國際生存法則。書中對“朝貢”本質的剖析尤為犀利:越南君主一面用漢文書寫“臣屬”表文,一面在國內自稱“大越皇帝”;琉球使團帶著南洋香料朝覲紫禁城,卻在福州港私販日本刀劍;蒙古王公接受清帝冊封的爵位,卻將賞賜的綢緞拆解成部落權力的籌碼。這些充滿張力的歷史切片,揭示了朝貢制度實為“雙向表演”——皇帝需要“萬邦來朝”的儀式確認正統性,周邊政權則通過精心設計的“臣服”換取貿易特權與安全承諾。張宏杰的敘述魅力在于將冰冷制度還原為“人的選擇”,一些被正史抹去的灰色地帶恰恰構成了朝貢圈真正的運行邏輯,可謂有趣的古代外交智慧?!蛾P河萬里自當歸》 李金爭/著一部橫跨清末與民國兩個時期的女性傳奇、勵志小說。中醫名門蕭家遭末代貴族算計,一家之主蕭濟川冤死,世交文家亦遭橫禍。孤女蕭黛秋被迫攜年幼六歲的文家孤子文藍橋流放關外,幸遇父親故友收留,蕭黛秋拜其為師學習中醫,守護恩師醫館“博源堂”,在顛沛流離、生死離亂中,她承襲父、師之志,苦心鉆研,最終成長為救人救疫的一代大醫。小說中融匯“大醫精誠、醫不可欺”的中醫精神,讓舊時的閨閣之女在亂世跌宕中走向了更廣闊深遠的大道?!镀桨才?nbsp;陳繼明/著陳繼明的《平安批》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潮汕僑批文化畫卷。從故事層面看,小說以“平安批”這一獨特的僑批文化符號串聯起整個故事。它講述了一代又一代潮汕人在海外打拼,通過僑批與家鄉緊密相連的歷史。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活飽滿,無論是為僑批奔波的鄭夢梅,還是那些在海外默默奉獻的僑胞們,他們的堅韌、誠信、對家鄉的思念與熱愛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在文化呈現上,《平安批》是一部僑批文化的史詩。作者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僑批的運作流程、背后所蘊含的契約精神,以及它在潮汕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僑批不僅僅是一封封信件、一筆筆匯款,更是游子與故鄉的情感紐帶,承載著家族的希望與傳承。陳繼明的文字質樸而富有力量。他以一種平靜而深沉的筆觸,描繪出歷史的波瀾壯闊與人性的復雜微妙。書中既有宏大的歷史敘事,又有細膩的家庭情感描寫,二者相得益彰?!赌銥槭裁床浑x開我的生活》薇薇安·戈爾尼克/著亙古的母女主題。越往后越喜歡,一把槍漸漸逼近,聚焦和對準了主題。一路行來,造勢蓄力的文字很有力量?!堆┑木毩暽范嗪吞锶~子/著一頭熊的回憶錄。很喜歡作者多和田葉子,學俄國文學專業,旅居德國的日本女作家,自來的跨文化屬性,奇詭的想像力?!杜孕l生用品的社會史》田中光/著有趣的衛生巾發展史和月經去污名正身史。衛生巾是關乎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卻一直是在“血穢”的陰影中被男權社會藏在暗處,無視之,中國還有很多地方的女性,仍在經歷月經貧困,當我們都在談論各種女性權益時,怎么能忘記它?《人間草木》汪曾祺/著太喜歡他寫植物,看了幾遍,很熟了,有時候,腦子會跑到前面去,自動續下文?!毒旁娦摹伏S曉丹/著在神龕里神化的偶像或已經定性的歷史人物被取出,他們原來是精神的流亡者、時間中的孤兒,他們的難堪、軟弱、狼狽,面對命運的無助,及一腔孤勇。也正因為此,他們重新具有了人的質地,重新定義“人”的渺小和尊嚴?!蛟鴪@(詩人,現居廣州)《曹操的自白書》這本將近40萬字的漢末歷史書籍,用盡量真實的材料講述曹操跌宕起伏的一生。不庸俗,不迂腐,可讀性強。此書副標題是《一個寒族之子的失敗史》,作者連清川將世族和寒族之間的矛盾作為敘述的動力,這與目前歷史暢銷書作者張明揚、周思成、郭建龍等人摸索出的聚焦歷史節點,全力講好故事的成功模式還不太一樣。書中許多觀點有現實意義,頗值得討論與辨析?!督侠Ь?晚明士大夫的危機時刻》在今天那些大量宣稱掌握了延續家族輝煌密碼的書中,本書堪稱敢說真話并有真發現的不可多得之書。此書深入剖析明朝社會多個層面,用生動案例細致講述明代社會多層互害的可怖圖景。從上至下,所有人的舉動唯朝中變幻不停的短暫權力馬首是瞻,不到分崩離析不會停止。杜甫在唐朝發現的真實情況是“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到了明代,兩者都沒有了保障,努力常?;癁榕萦??!毒沂场贩鱿歼@本書仍然讓我驚訝,比如說她展現了中餐在歐洲遭受的極不公平的待遇。實際上,1884年倫敦世界衛生博覽會就出現了正宗的并非快餐的中餐,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時尚人士給予高度評價。甚至客座廚師被邀請至溫莎城堡為女王做了午餐,女王對燕窩羹非常滿意。然而,曇花一現的盛事終究被快餐替代,大眾記憶仍然被平庸印象洗刷。此書中,扶霞為每一道值得寫的中餐細描匠心與誤解,故事性很強?!侗纷罱W飛推出新劇《豹》因“魔改”而引發爭論。蘭佩杜薩親王寫的這本小說值得重讀。親王在腐朽的波旁王朝和革命軍之間似乎無所作為,但在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中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對農民的同情、對自身欲望的妥協、對暴發戶的輕蔑均在日常事務的觀察中體現得極有質感。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犊滴醯募t票》2019年北京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張康熙皇帝1716年發去歐洲的諭令。這被稱為紅票。此書以此抽絲剝繭,用高清晰度的細節講述了康熙與傳教士的交往。對大眾來說,前面的紅衣大炮部分自然更為熟悉。明軍比清軍更早使用大炮,但腐敗的體制使大炮優勢易手。清軍擁有的大炮越來越多,勝利因此沒有懸念。此書緊張有趣,如同破案小說,是對大眾最友好的歷史書?!蛑苋A誠(作家,出版人,現居杭州)《南宋四雅:書畫器物中的南宋生活美學》許麗虹梁慧/著焚香點茶,掛畫插花,今天的人也在做這些事,只是如果失其源頭,不明就里,未免在做這些雅事的時候慌了手腳,心里發虛。宋代是生活美學的高峰,這本書從器物書畫入手,讓南宋的生活變得觸手可及?!犊丈綑M:講演集,關于文學關于人》李敬澤/著會演講的人令人佩服。據說李敬澤的演講從不準備稿件,而是任由思緒漫天扯開去。小到日常之物,大到天上星辰,聽見天地和生命的“響”與“不響”。演講集里有許多獨到見解,譬如他說,黃鶴就是一只時間之鳥,從中國人的生命中飛過?!鄂r活的土壤》朱永官等/著朱永官先生是生態環境學家、中科院院士,長期從事環境土壤學和環境生物學研究。由科學家領銜向大眾講述科學的故事,本身就意義非凡。朱院士說,土壤是具有生命的系統,這本書不僅僅講述土壤的故事,更是對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考?!督z路:行走的植物》沈葦/著當你凝視一株植物,就能進入靜寂時空。這本書以開闊的氣象、靈動的詩意、雋永的哲思,邀請我們在凝視一株植物中穿越時空隧道,融入無邊境界?!对邳S昏起飛》海倫·麥克唐納/著每一本書都會帶來新的感受。這本書是一篇一篇的觀鳥日記,但它寫得更加開闊,它寫的是鳥與人的復雜關系,“一旦林鶯消失,來到一片由陽光、樹葉和鳴唱構成的樹林,我們的體驗就會損失少許復雜,少許神奇,總之損失了一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