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策劃】自制春鮮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5-03-24 08:49:51

    青菜,青菜

    □江紅波

    春天的青菜,熬過了寒風的凜冽,多了幾分綠意。在鄉間的父母,時不時捎一袋青菜進城,餐桌多了份盎然的生機。

    洗菜切菜,是我喜歡的事情。下班到家,袋里取出幾棵青菜,菜幫子鼓鼓囊囊的,整棵卻苗條而修長,與往日的青菜截然不同,隆起的菜幫子,似孕育著什么。我剝下一葉,發現里面有著小小的一棵青菜,一寸來長,細小的綠身子,葉子還沒展開,非??蓯?。再剝下一葉,又是一個綠色的小可愛。

    青菜,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開始拔節起菜心。一葉一葉的菜葉剝下來清晰,菜心上出現了環形的小青菜。菜葉環繞著菜心,層巒聳翠,有點兒怦然心動。菜心如一個小小的多寶塔,每一層都長了棵小青菜,青春勃發,惹人喜歡。

    洗菜時看到了時光的溫情,看到了植物的生長,想到了它們的過往。青菜是在秋天播種的,河邊的小沙地,平整起來。鄉村石板路里外,有那仄仄的一條泥土,村民們荷鋤而過時,隨手扒拉幾下,撒下幾粒種子。青菜在山野里自由生長,餐風飲露,過著清閑日子,默默成長,默默肥大。

    溪邊的風,是溫柔的;淅瀝的秋雨,是可愛的。青菜破土而出,先是小芽,然后是擠擠挨挨的一片,兄弟姐妹們簇擁著,泥土都被遮住了,不見一點兒顏色。茶棵地里的山芋、玉米,還有菊花,黯然離場,青菜開始閃亮。村民們挑一些茁壯的菜秧兒,帶著些許的泥土拔起,移植到空地。小青菜整整齊齊排好隊,秩序井然地在新土地上成長,落腳有泥,重新出發。

    太陽一曬,菜蔫了幾天,露水的滋潤,小伙伴們慢慢地抬起頭來。土地是無私的,青菜是堅韌的,霜風一來,菜葉帶著毛茸茸的寒意。有茶棵遮風,也就少了些膽怯,努力面對群山,站成自己的樣子。日長夜大,在大雪到來之前,它們手挽手的,又是一畦碧綠,又是一片的熱鬧。村民挑著大的一棵一棵砍下,一籃一籃的背回家。青菜滋潤著村莊,村民呵護著青菜,你我相互依靠著,一茬一茬的青菜生長,一代一代的村民延續。

    經過了霜凍的青菜,是村民的最愛,肥肉切細,熬出新油,青菜倒進去,很快就軟化下來,帶著淡淡的香甜味。春天來的時候,熬過了冬天的青菜,更加的惹人歡喜。母親隔著一米的距離,留幾棵最大的青菜,不再去打擾它們。我施肥,你隨意,該長大長大,該開花開花。其他的青菜,陸陸續續地整棵拔起,菜根剁在地里做綠肥,一籃一籃背回家,人吃,或是喂豬,都是好東西。這整棵的青菜,翻山越嶺,坐了公交就來到了我的身邊。

    仲春時節,青菜開始起心拔節。一葉一葉剝下,一個個小小的綠塔出現在眼前。它們若是站在泥土里,每一片菜葉里的小青菜,都會長大。冬日里呵護它們的老菜葉慢慢地失水、變黃,小青菜傾斜著長成大青菜,菜葉里又生出小青菜。

    它們就這樣長著,長著。三月里,山澗的鳥兒一聲呼哨,一棵貼地而生的青菜,也就成了一米高枝縱橫的大青菜。春風一聲笑,百花綻放,群芳吐香,蜂蝶飛舞。青菜與青菜之間,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以樹的形象,站在了一起。

    廚房里的青菜,溫暖了餐桌,撫慰了口腹。山野的青菜,風里雨里,長成一棵樹。在蜂蝶的歌唱和舞蹈里,先是出現一根根淡淡的綠針,然后是一個個豐碩的菜莢。小鳥看見了,呼朋引伴到高枝隱秘處,做了精致的窩,開始它們的小家庭。

    青菜,在陽春三月,長成了一棵菜樹。青菜靜默無語,卻說清了很多事。

    對案長思苜蓿盤

    □鐘竹意

    陸游有詩:苜蓿苗侵官道合,蕪菁花入麥畦稀。春分時節,正是苜蓿一派生機之時。纖細高挑的莖,溫潤秀氣的葉。苜蓿,這精致的長圓形三葉草,莖葉坦蕩地呈現清晰可見的脈絡,以及新生的青嫩。那種綠,像髹過一般光亮,在眼前閃閃浮漾。宋朝詩人宋無也說:苜蓿地間春早遍??梢?紫花苜蓿也算是春的使者,百草的先驅了。

    嫩嫩的苜蓿芽兒有力地往上冒,胖嫩胖嫩的,葉子圓圓的像金錢。兒時約上三兩玩伴,手提竹籃,步入田間路旁,采摘苜蓿,村民們叫掐苜蓿,是不忍心用刀子的,只用指甲掐。剛剛來到世間的苜蓿葉,干干凈凈,能看清葉子上纖細的平行脈絡。

    食苜蓿最佳時間是春分前后,苜蓿芽長得又嫩又胖,頂著四五朵嫩綠的小圓葉,在春風里搖曳?!洱R民要術》里稱它“春初既中生啖,為羹甚香”。宋代詩人蘇轍寫:相從萬里試南餐,對案長思苜蓿盤。苜蓿富含植物蛋白,營養價值極高,是上好的野菜佳品。

    苜蓿的鮮嫩芽葉可以焯水后涼拌吃,也可炒著吃。苜蓿下面條,面白,湯綠而清,清香沁人心脾。兒時, 母親喜歡將清水沖洗干凈的苜蓿,倒進開水鍋,苜蓿瞬間變得翠綠,顏色極其鮮亮誘人。鍋中放入面條,美其名曰“苜蓿面”。那黃綠相間的苜蓿芽和白生生的面條混合一起,白綠相映,新鮮香甜,入口鮮香綿軟。吃到嘴里的那個爽,就更甭提了,至今憶起,回味無窮。

    苜蓿也可以與肉炒,肉的醇香和苜蓿的清香互相滲透,褐色的肉片和嫩綠的苜蓿在熾熱的溫度下互相擁抱?;鸷蚝蜁r間要掌握好,放上適量調味品,出鍋時再撒上點紅椒絲,色澤鮮亮,味道鮮美。

    上周末,鄉下侄女送來幾斤苜蓿,說是讓我嘗個新鮮。這是今年的頭茬苜宿,鮮嫩欲滴,惹人饞涎。苜蓿鮮嫩涼拌好吃,妻子把苜蓿在滾燙的開水里過一下,等到八成熟時,撈出,捏干水分,撒蔥花、姜絲,熱油燒開撒上幾?;ń?、幾段干辣椒,待其香味溢出之時,澆過苜蓿,加食鹽、涼拌醋及蒜泥等調味品,涼拌苜蓿的清香早已在齒縫間回味, 略嚼幾下,一股鮮妍氤氳開來,讓我吃到盤底朝天。

    苜蓿圈子,是妻子的拿手菜。所謂“圈子”,即豬大腸。二者一起炒,是我們家人贊不絕口的清鮮菜肴。用油、生粉抓洗大腸,去除異味,切段后加上姜蔥、料酒,焯水去腥。熱火旺油,將大腸爆炒出香味,加水燜煮至軟爛,加上糖、醬油收汁。苜蓿則分開煸炒,用鹽調味,數滴黃酒,一如薄施粉黛,即能為苜蓿添上淡淡酒香。煸炒好的草頭鋪在下面,上面是醬紅色大腸,一圈圈的,即為苜蓿圈子。兩者搭配,一極葷,一極素,一層肥腴一層瘦俏,成為筷下的一道詩意風景。

    苜蓿是見風長的孩子,春后苜蓿開了花,莖硬葉粗,蘊藻香濃。煸炒嫌老,春天尾聲,用苜蓿壓軸,巧手的妻子割來做苜蓿餅。將苜蓿洗凈,放在木盆里加鹽揉搓,汁水淋漓,摻入糯米粉,用溫水揉勻,一會兒,成了綠撲撲的粉團,透著絲絲秀氣。折一小團,在手心搓圓,輕輕壓扁成餅狀,放入上油的熱鍋,隨著“滋啦滋啦”聲,廚房間早已飄蕩撲鼻香味。品嘗著香噴噴的苜蓿餅,那一股清香撲鼻,讓人欲罷不能。

    苜蓿除了是一味蔬菜,還是一味中草藥?!睹t別錄》將苜蓿列為菜部上品,其“味苦,平,無毒,主安中,利人”。到底如何利人法?簡單地說,苜蓿具有補血止血、通便、排石、止咳等功效 。 苜蓿的好,遠不止如此,科學證明,維生素C、鈣、鐵、硒,都位居蔬菜類榜首。怪不得長壽詩人陸放翁有詩:苜蓿何不日滿盤。

    “三月三,苜蓿芽芽上來打攪團”。試想一下,春分時節,吃飯的時候,餐桌上,擺一盤泛綠的苜蓿芽野菜,誰不心動?一撮苜蓿芽,增添了餐桌上的一抹綠意,也飽填了一家人春天的口福。

    蠶豆飯

    □聶順榮

    常常思念母親做的蠶豆飯,是獨屬于家的味道,像一根無形的線,無論走多遠,都緊緊牽著我的心。

    老家小院外,有一片不大的菜地,那是母親的“小天地”。冬天時母親在這片土地上播下蠶豆的種子。之后的日子里,母親時常去菜地看看,給蠶豆苗澆水、施肥,精心呵護著它們成長。在母親的照料下,蠶豆苗破土而出,嫩綠的葉子在微風中擺動,逐漸長高、變壯,莖上掛滿一串串飽滿的豆莢。

    陽光灑滿小院的午后,母親坐在院子里的舊竹椅上剝蠶豆。她粗糙的雙手靈活地剝開豆莢,一顆顆圓潤的蠶豆像綠寶石滾落下來,在竹籃里堆成一座小小的“綠山”。母親專注地挑揀著,把那些不太飽滿或是有蟲眼的豆子挑出來,留下的都是最優質的。微風拂過,帶來蠶豆清新的香氣,混合著春日溫暖的氣息,彌漫在整個院子里,那是家特有的味道。

    準備做蠶豆飯了,母親走進廚房,系上那條洗得有些褪色的圍裙。她點燃爐灶,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不一會兒,鍋里的菜籽油發出“滋滋”的聲響。母親將剝好的蠶豆倒入鍋中,瞬間,“噼里啪啦”的聲音響起,蠶豆在鍋里歡快地跳躍著。母親揮動鍋鏟,蠶豆在她的翻炒下漸漸變得翠綠油亮,豆香也隨之四溢開來,迅速彌漫整個廚房。母親撒上一小勺鹽,那淡淡的咸味恰到好處地融入豆香之中。接著,她把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鍋中,與蠶豆充分攪拌均勻,讓每一粒米都能沾染到蠶豆的香氣。隨后,加入適量清水,蓋上鍋蓋,將火調小,開始耐心燜煮。

    灶膛里的火苗閃爍,映照著母親的臉龐。她坐在灶前,眼睛不時地看向爐灶,手里拿著火鉗,適時地調整著柴火的位置,確?;鸷蚓鶆?。廚房里煙霧繚繞,蠶豆飯那醇厚的香氣越來越濃,鉆進我的鼻子,引得我肚子里的饞蟲直鬧騰。我忍不住在廚房門口來回踱步,眼睛緊緊盯著鍋蓋,盼著母親揭開鍋蓋的那一刻。

    終于,母親輕輕掀開鍋蓋,一股熱氣裹挾著濃郁的飯香撲面而來。雪白的米飯中,點綴著一顆顆翠綠的蠶豆,色澤誘人,讓人看了垂涎欲滴。母親用鍋鏟將飯翻拌均勻,每一粒米都吸飽了蠶豆的清甜和湯汁的鮮美,變得軟糯香甜。我迫不及待盛上一碗,大口吃起來。米飯的軟糯、蠶豆的鮮嫩,還有那獨特的咸香,在舌尖上交織出美妙的滋味,每一口都讓我陶醉其中,仿佛又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小時候,每到吃蠶豆飯的日子,一家人都會圍坐飯桌前。父親從田間勞作回來,帶著一身泥土的氣息,洗洗手,笑著坐在桌旁。爺爺奶奶也會慢悠悠走過來,一家人其樂融融。大家一邊吃著蠶豆飯,一邊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歡聲笑語回蕩在屋子里。那時的我,覺得蠶豆飯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每一口都飽含著家人的關愛和溫暖。

    后來,在漂泊闖蕩的日子里,生活的節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加班至深夜,我拖著疲憊的身軀走進家門,點一份外賣,面對滿桌快餐,卻味同嚼蠟。此時,蠶豆飯那質樸醇厚的香氣總會不合時宜地鉆進思緒。無數個寂靜夜晚,我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腦海中反復浮現母親做蠶豆飯的畫面,那熟悉場景如同電影般不斷放映,慰藉著孤寂的心。

    又是一年春來到,街頭的蠶豆開始售賣,顆顆飽滿,綠意盈盈。我買了一些,學著母親的樣子做了蠶豆飯。當那熟悉的香氣彌漫開來,我知道,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這心心念念的蠶豆飯,早已化作我靈魂深處的溫暖坐標,指引著家的方向。

    春食芽

    □錢紅麗

    冬春更迭,天空始終蟹青色,東南風一波疊一波,刮個不停。樹枝亂晃,日子越過越迷離。夜來,寒意蝕骨,又忽地沒了暖氣,整個人如若漂浮在冰冷的大海。春風酷烈,帶來的濕寒,胃痛頻犯。每年皆如此。

    糯米養胃溫胃。頭天夜里抓幾把泡上,翌日一早,蒸屜上鋪一片紗布,糯米鋪上去,中火二十分鐘。煮一只白水蛋,搗碎,與咸豇豆一起,包在糯米飯團中,一口一口慢慢咀嚼,胃的無數小窟窿漸被堵上,身心熨帖起來。

    還是要喝些羊湯鞏固一下。兩根羊棒骨,羊精肉250克。加料酒焯水,佐以兩根胡蘿卜,幾片老姜,入砂罐慢燉數小時,湯色如牛乳。抽空去菜市,拎回半斤草頭,準備羊湯中涮著吃。

    春風愈急,草頭、枸杞頭、馬蘭頭們愈欣欣然。尤其草頭,賞味期短暫,僅僅一周,待開花后,便柴了。草頭性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我有一年熗炒一小碟饕餮下去,胃痛難忍。如此,佐以溫補的羊湯來中和。

    草頭焯水,羊湯始終滾沸狀態,夾一筷草頭,湯中略微蕩幾蕩。我煮羊湯向不放鹽,喝它的本味。羊湯中涮過的草頭,保留住了原有的青翠鮮綠,脆而不柴,舌上彌漫微甜。

    揚州、江陰等地,于陽春三月,除了享用河豚、鰣魚、刀魚,還有一款草頭包子。到底是江南。新鮮采摘的草頭,碎切,拌以豬油、食鹽,被薄薄一層面皮裹住了。熱氣騰空中,一籠草頭包子上桌,吃的是春宵一刻千金的時令。

    江南還有一道草頭湯圓,同樣佐以豬油,團進糯米粉中,熱水中滾了幾滾,俄頃飄起,一個個狀如嬰兒拳頭。

    我家房前屋后,十余株紅葉李。這幾日正值花期,一樹樹,雪瀑一樣。每在廚房水槽前忙碌,總要忍不住抬頭望望,是十萬春花如夢里的虛幻感。上午九十點鐘,喜歡去屋后一株花樹下坐坐,順便曬曬太陽。春陽在頭頂起了青煙,手也不閑著,比如擇菜。一日,買回蔞蒿斤余,一根根捋去葉子,折寸段,數根手指被綠汁染成釉青色,心里無限寧靜。又一日,買回馬蘭頭,非大棚培育,是野外生長,紫茵茵的莖,綠翠翠的葉,雜有諸多枯草梗,擇起來頗費功夫。洗凈,焯水,碎切,拌入適量肉糜,串三兩只雞蛋,調好味道,以備做餃子餡。

    多年不包餃子了,人精神上的懶是難以克服的。但,逢此仲春,馬蘭頭的香氣又喚醒了我的勤快。馬蘭頭餃子適宜煎著吃,趁熱咬一口,馬蘭頭依然蔥綠,香得坦誠。這種鄉下田埂上采來的春芽,有蓬勃的靈氣虎虎的野氣,最清胃腸。

    去年在嵊州的一個春宴上,照例有一碟松子香干馬蘭頭,摶成寶塔型,頂上嵌一顆紅櫻桃,是宴席中最為雅致的一道冷盤。我自己做,稍微改良一下,將提前買回的一副熟鵝肝切丁,代之以香干丁,口感更為勁道。

    比起香椿的烈香,馬蘭頭香得淡淡淺淺。用戲曲打比方——如果香椿是京劇《盜御馬》,那么,馬蘭頭則是昆曲《牡丹亭》中一折“懶畫眉”,似有若無慵懶溫淡的香。它還有另一樣吃法。一次買上五六斤,焯水,曝曬三四日,成為菜干。吃前,溫水浸透。豬五花適量,切薄片,煸出油脂,匯入泡發好的馬蘭頭,加水略微燜幾分鐘。曬干的馬蘭頭少了青蔥之色,是一個人到了中年,香氣往里收了一收,又添一層內斂穩重之香了。

    在春天吃一些芽頭,仿佛離大自然近了一層,也是一次次自新。久居城市,人如飛蟲困于蛛網之中,愈掙扎,愈動彈不得,情緒難免低落,唯獨這平凡野菜,淘洗人治愈人。

    一日下班,拐去菜市,看見第一茬香椿頭,怦然心動。今年春節,因種種原因未炸豬肉丸子,卻一直饞著,瞬間決定炸一次補回來。豬前胛若干,絞成肉糜。一小把香椿頭,焯水,碎切成末,摻入肉糜中,佐以姜粒,鹽適量,不停摔打上勁,團成一只只小肉丸。寬油炸之,趁熱吃,外層焦脆,內里酥軟,香椿的至香繞室不絕,就是在春雨中急行老長一截路也甩不脫的香。剩下的丸子秧在熟油中,冰箱儲存,隨食隨取。

    春日無處不飛花,人的一顆心難免蠢蠢欲動,時時想往野外走,最好踏青江畔。乘小船一葉,去江心洲,那里有無際無涯的野芹、蔞蒿、葦筍,野艾也已抽出第一束嫩芽。

    人的味蕾始終對童年有著深刻感情——每至仲春,總想念吾鄉特有的炒粉粑粑。秈米淘凈,浸泡一宿。翌日,瀝干水分,倒入石臼,以石錘砸之成粉,一遍遍過篩籮,直至全部碾為齏粉。鐵鍋燒熱,倒入濕粉,慢慢焙炒,至米香竄出,米粉焦黃。舀出米粉適量,溫開水拌之,揉透,揪成一只只米劑子,團成粑粑,或實心,或有餡。后者包裹的無非是春韭。一只只貼在鍋沿,炕熟。炒粉粑粑那種獨一無二的暄軟口感坦蕩香氣,真是一輩子不能忘。

    近日,菜市頻頻遇見鵝蛋,有青殼、白殼,橢圓的形狀,頗為壯觀,價昂,一枚七八元。小時聽大人言,春吃鵝蛋,溫補。鵝蛋,油性大,腥氣重,適宜與香椿頭配搭,略微咸一點,平底鍋中攤成蛋餅。亦可與韭菜同炒。

    一人午餐,僅此一盤炒鵝蛋,足矣。飯罷,倘有一碗春筍火腿湯,更好。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