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鞏固臨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依法落實感染者配偶告知工作、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每學年不少于1課時的專題講座等,日前,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局、安徽省發改委、安徽省教育廳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規劃(2025-2030年)》(以下稱《規劃》),進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體系、機制,提升防治能力,將全省疫情持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到2025年和2030年,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均較前5年減少10%以上;到2030年,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1%以下。
目標: 2025年,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在2%以下
目前我省艾滋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性傳播已成為主要傳播途徑,影響傳播的社會因素復雜交織,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感染率高,異性傳播感染人數多、隱蔽性強、預防難度大,感染者累積人數日益增多,防治任務仍較艱巨。
根據《規劃》要求,到2025年,我省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90%以上,重點人群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防治知識知曉率達95%以上,感染者權利義務知曉率達95%以上。到2030年持續鞏固提升。
在行為干預方面,到2025年和2030年,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均較前5年減少10%以上;到2025年,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綜合干預措施覆蓋比例達95%以上,參加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人員年新發感染率在0.2%以下;到2030年持續保持。
通過傳播阻斷,到2025年,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在2%以下,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傳播率在0.3%以下;到2030年持續保持。到2030年,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1%以下。
將提高診療效果,經診斷發現并知曉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比例到2025年達90%以上,2030年達95%以上。到2025年,經診斷發現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比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感染者病毒抑制比例均達95%以上,到2030年持續鞏固提升。
措施:高校每學年不少于1課時防艾專題講座
我省將實施“知艾領航·宣教筑基”“阻艾攻堅·綜合干預”“檢艾無憂·擴大篩查”“抗艾暖心·健康守護”“防艾聯動·綜合治理”工程。
學校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將艾滋病綜合防治教育納入教育計劃,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每學年不少于1課時的專題講座,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在新生入學體檢時發放預防艾滋病教育處方,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開展不少于1課時的艾滋病綜合防治教育。
針對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靜脈注射吸毒人群、暗娼等高危人群,通過同伴教育、外展服務、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方式,開展針對性、精準化的宣傳教育。
強化干預,我省將全面落實賓館等公共場所擺放安全套有關規定并加大檢查力度,血站鞏固臨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創新機制和模式,推進艾滋病、結核病、丙肝、性病、猴痘等多病共防。
嚴格控制感染者再次獻血(漿)
我省將健全預防母嬰傳播服務體系,建立與傳染病信息報告等系統間的共享機制。依法落實感染者配偶告知工作,對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全面實施健康教育、檢測治療和生育指導等防治措施。對感染艾滋病的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提供免費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安全分娩、人工喂養指導等綜合干預服務,有效阻斷母嬰傳播。
要突出對重點人群的干預,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成立由校領導牽頭的艾滋病防控領導小組,將老年人預防性病艾滋病納入老年健康素養提升等工作。
根據《規劃》要求,存活感染者達500人的地區要因地制宜探索工作模式,科學制定防控策略措施,加大資源投入,切實遏制疫情。推進與采供血機構感染者信息交換互通,嚴格控制感染者再次獻血(漿),降低輸血風險。
我省將加強與滬蘇浙及省內區域間的信息互通和區域協同,建立感染者流出地與流入地信息交流管理機制,對流入半年以上的感染者,在尊重本人意愿前提下,由流入地負責隨訪和治療。
將艾滋病和性病檢測納入婚檢等檢查
我省將拓展檢測網絡,加強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等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建設,提高檢測能力和質量。存活感染者達到500人的縣(區、市)疾控機構和市級艾滋病定點醫院應具備抗體確證檢測和核酸診斷能力。
將艾滋病和性病檢測納入婚前自愿醫學檢查、孕前優生檢查、重點公共場所從業人員健康體檢、住院病人常規檢查等項目。
在監測方面,將加強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建立艾滋病防控智慧化多元化監測預警系統,優化全省艾滋病哨點監測,提升監測覆蓋面和敏感性。
我省強化醫療衛生機構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落實機會性感染有關救治保障政策,為艾滋病致孤兒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及時發放基本生活費,保障其基本生活。依法保障感染者及其家屬合法權益,減少社會歧視。
我省將嚴厲打擊線上線下涉黃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打擊處理涉及艾滋病傳播的危險行為,對涉嫌故意傳播艾滋病的案件及時依法立案偵查。監管場所應當對監管期限在三個月以上或在被監管前有過賣淫嫖娼、吸毒等行為的被監管人員全部進行艾滋病檢測。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