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4時許,貨拉拉司機袁師傅急匆匆走進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塘西派出所求助。原來,當天袁師傅接到了一筆奇怪的貨運訂單。
托運人胡先生聲稱自己的托運物品是人參,但看著簡陋的快遞盒,聽著包裹里面晃動的聲音,袁師傅感覺有點不對勁。運輸途中,袁師傅想起曾在手機上看過的“線上詐騙、線下取現”的電信詐騙手法。思考再三,他調轉車頭徑直來到塘西派出所。
民警當場開箱驗視后,發現里面是3個裝滿現金的紙袋,合計32500元。民警判斷托運人胡先生很可能遭遇了電信詐騙。隨后馬鞍山市反電詐中心立即與胡先生取得聯系。
經了解得知,胡先生之前參加過線上網絡課程,近日突然收到手機短信稱可以全額退費。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胡先生按照短信內容進行操作,沒想到竟然真的有200元返現。胡先生喜出望外,在對方的誘導下下載APP進行“理財投資”,并按照對方的要求將32500元裝進紙袋里,找到貨拉拉司機袁師傅代為托運。所幸袁師傅十分警覺,很快識破騙子的伎倆,這才及時止損。
此類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通常先通過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冒充公檢法等詐騙手法對受害人實施詐騙,在獲取受害人信任之后,便以需要“支付手續費”“繳納解凍金、保證金”“投資入股”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將大額現金或黃金通過快遞或網約車運送到指定地點,在實施詐騙的同時“洗白”詐騙資金。
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不輕信網上刷單返利、網絡投資賺錢等說辭,如遇要求使用快遞、網約車進行現金或黃金寄送的,立即拒絕并向警方舉報,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請廣大快遞員、網約車、貨拉拉司機提高防范意識,在接單過程中如遇投送大額現金、運送不明包裹、頻繁更換交易地點等可疑情況要立即舉報,切勿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幫兇”。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