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樣】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靖:數百次實驗“復活”失傳“圣紙”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陳衛華 分享到 2024-11-14 18:16:13

    紙在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將傳統的手工紙做成有特殊功能的加工紙,紙箋加工技藝不僅可以提高紙的實用性,延長紙的壽命,紙箋本身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掇英軒書畫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靖多年來一直鉆研“紙箋加工技藝”。在他的手下,興盛于唐代、失傳百年的粉蠟箋神奇“復活”,不少曾經興盛一時的傳統紙箋產品得以重新面世,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紙箋加工技藝在合肥煥發出新的生機。

    失傳“手繪描金粉蠟箋”重現于世

    11月11日,第53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在西安落幕,展會期間,安徽省掇英軒書畫用品有限公司帶來的精品紙箋備受歡迎。一位新疆客戶通過直播看到掇英軒的紙箋后,當天乘飛機到西安會場找到劉靖,下單采購了一批紙箋。劉靖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近年來,傳統紙箋越來越受到歡迎,在各類文博展會上,這樣的場景并不罕見。

    1993年掇英軒在合肥創辦,自幼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劉靖對紙箋加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97年7月,他正式接掌“掇英軒”,專注鉆研紙箋加工技藝。

    粉蠟箋在文房用品中有著“圣紙”之稱。誕生于唐代的粉蠟箋多是宮廷御用和官府文書,甚至被用作書寫圣旨,代表我國傳統紙箋最高水平。由于制作技藝一直密不外傳,到了近代,粉蠟箋的制作技藝失傳了。1997年,在歷經數百次的實驗后,劉靖成功將失傳近百年的“手繪描金粉蠟箋”恢復,其制作工藝精湛、制作精良,至今未有人超越。

    紙箋加工的“六邊形戰士”

    復原粉蠟箋讓掇英軒在業內揚名,但劉靖并沒有停下腳步。此后,他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相關課題組合 作,復原了明代造金銀印花箋。劉靖還將現代絲印技術引入金銀印花箋的制作中,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制作的新型金銀印花箋物美價廉,帶動了我國紙箋加工行業絲網技術的引進使用。

    劉靖還先后恢復與發展了泥金箋、朱砂箋、羊腦箋等傳統紙箋加工技藝。他將現代材料與傳統工藝相結合,開發出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紙箋,深受市場的喜愛。

    紙箋品類繁多,不同的紙箋需采用不同的紙箋加工工藝,紙箋加工涉及托裱、雕刻、印染、書畫、灑金、砑拓等多個傳統工藝門類,涉及物理、化學、中醫藥、美術、氣候等多學科知識。多年的深入鉆研,劉靖幾乎掌握紙箋加工技藝的各項技能,這也成為紙箋加工行業少有的全能人才。硬黃紙、泥金箋、羊腦箋、瓷青箋、胭脂箋等的制作技藝,是劉靖的絕技、絕招、絕活。

    2005年5月,劉靖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2010年,他被評定為“高級工藝美術師”;2018年,被認定為“紙箋加工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將非遺技藝帶進大學課堂

    讓傳統紙箋加工技藝適應時代發展,劉靖努力推動紙箋加工行業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2011-2017年,他與中國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完成了一系列產學研合作項目,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了羊腦箋、熟宣的生產品質。

    他還應邀擔任由教育部、人社部、文旅部主辦的中國手工造紙技藝傳承與發展研修班導師,先后向來自全國的260余人傳授紙箋加工技藝,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成果,其中就有來自涇縣、富陽、夾江等重要手工紙產地的骨干人員,也有來自故宮、國圖、中國書店等地手工紙研究者等,促進紙箋加工行業內的技術共享和進步。

    讓年輕人了解非遺,讓中國紙箋加工技藝在年輕一代手上得到傳承發展,近年來,劉靖還把紙箋加工技藝的傳承帶入大學課堂。2007-2013年,他每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為本科生選修課程傳授紙箋加工技藝,7年間先后向300多名學生傳授紙箋加工技藝。2022年9月起,他連續4個學期,擔任教育部中國文房四寶工藝基地中國科技大學全校公選課導師,以師徒制向中科大本科生、研究生傳授紙箋加工技藝,在大學里收了44個“徒弟”。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