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江淮大地生機蓬勃。9月8日,全國關注的中國智能機器人生態大會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決策專委會成立大會在合肥舉行。大會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決策專委會正式成立,安徽自研二代人形機器人“啟江二號”發布,合肥市發布智能機器人八大“超級場景”。中國人工智能研發及產業的前端研發機構和企業集聚合肥,共謀人工智能尤其是自主創新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未來”。
國家級專業機構在皖成立
日前召開的安徽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當先鋒”的部署要求。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重點部署的新興產業之一。賽迪顧問報告顯示,安徽在2023年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中排名第6位,“人工智能+機器人”是下一步安徽省優先布局重點賽道之一。
就在此次省委全會作出全新部署后,9月8日,中國智能機器人生態大會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決策專委會成立大會在合肥舉行。大會以“智能科技 決策未來”為主題,聚焦智能機器人領域前沿趨勢,圍繞決策大模型、多智能體強化學習、人形機器人和產業發展等熱點話題進行主題分享和對話交流,旨在搭建人工智能學術交流合作平臺,加速構建安徽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生態,助力安徽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推動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大會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決策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江淮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梁斌受聘為該專業委員會主任。
“合肥是一座蘊含科創基因的城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眹鴦赵簠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在現場表示,當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戰略,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中國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對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以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合肥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產業儼然成為合肥發展的“璀璨新星”。
智能機器人崛起“安徽力量”
大會上,由江淮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主導研發的安徽二代人形機器人“啟江二號”正式發布。今年7月19日,一代人形機器人“啟江一號”剛剛亮相。僅過了一個半月,二代已面世。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啟江二號”相比“啟江一號”體型稍大,手部關節等細節也較“啟江一號”更豐富。該中心副主任、安徽省人形機器人重點實驗室主任、人形機器人安徽省產業創新中心主任劉厚德介紹,“啟江二號”人形機器人身高1.8米,體重60公斤,全身擁有38個自由度,配備多個視覺感知傳感器、高精度慣性測量單元和高精度六維力傳感器。相比于此前發布的“啟江一號”人形機器人,“啟江二號”在“智慧大腦、敏捷小腦和強健肢體”方面均實現性能提升。其中,大腦方面,基于具身分層框架實現了自主決策、多模態交互;小腦方面,通過自研的強算力強實時具身運動控制器實現了軀體敏捷控制;肢體方面,提升了非結構化環境的運動能力與物體精細靈巧操作能力。
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皇冠上的明珠”,人形機器人依托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熱點領域。在全國,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排位靠前。
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李國陽8日在大會現場介紹,2023年是通用人工智能元年,也是我省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奠基之年。我省在全國較早印發實施《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和應用高地若干政策》,系統布局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目前,我省已成功躋身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布局,合肥入選國家人工智能重大生產力布局和全國首批數據標注基地建設任務城市名單,成為全國唯一雙重戰略疊加的城市。
目前,安徽通用大模型國內領跑。今年6月27日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4.0發布,底座能力全面對標GPT-4 Turbo。在產業生態方面,安徽智能算力由2023年初800P左右躍升至2024年7月超過1.2萬P,建成國內首個支撐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的萬卡國產算力平臺,算力統籌調度平臺上線運行,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公共數據“應開盡開”,省公共數據開放平臺上線“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專區”,高質量文本數據應開盡開;場景創新走在前列,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全域應用場景一體化大市場建設,征集發布場景機會209項,打造國家電網配網無人機隱患缺陷診斷等一批場景應用示范。大模型行業賦能,訊飛星火大模型攜手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移動、奇瑞汽車等行業頭部企業,開發12個行業大模型,全省已有、在建行業大模型已達76個。
在關鍵要素上,省財政3年安排10億元,預計帶動市縣投入18億元、企業投入130億元,打造要素集聚“強磁場”;組建人工智能主題基金,截至2024年7月,母子基金總規模已達182.75億元,累計實繳募資金額56.71億元,投資項目27個,投資金額27.45億元;中國科大入選首批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平臺,依托其人才優勢組建AI百人會,吸引張鈸、鄂維南、周明、許四清、梅濤等48位全國領軍人才加入,高端智庫、鏈接校友等作用逐步顯現,其中張鈸、鄂維南、許四清、梅濤等已在安徽落地。此外,安徽人工智能行業影響明顯提升 ,多項重大活動吸引全行業高度關注,創新環境國內領先。
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省783家納統人工智能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1%,高于全省新興產業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在11個新興產業中排名第5位;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1.6%,高35個百分點,排名第4位;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0.7%,高19.7個百分點,排名第2位;上年度新開工重點納統項目本年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38.9%,排名第4位。1~7月,全省初步統計人工智能產業共落地項目738個,投資金額總計2861.23億元,項目數和金額同比分別上漲68.5%和55.3%。賽迪顧問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31個?。ㄊ?、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中,我省排名第6位,其中產業未來潛力、企業成長潛力分別居第1位、第2位。
智能機器人八大“超級應用場景”落地合肥
作為工業制造和人工智能研發的“明珠”,智能機器人正逐步走進日常生活。8日大會上,合肥市發布智能機器人八大“超級應用場景”,涵蓋倉儲、制造、餐飲、酒店、醫療等多個領域。
合肥市發改委副主任、國家先進技術中心(合肥)執行主任程羽介紹,智能機器人八大“超級場景”包括:智能倉儲、智能產線助手、智能餐廳、智能酒店、智能體檢小屋、智能圖書館、智能交通和智能消防。其中,不少都聚焦市民日常生活,意向合作方包括同慶樓、老鄉雞、合肥天鵝湖大酒店、合肥市圖書館、合肥百大集團、江淮汽車及蔚來汽車等。
8日大會上,合肥市還發布了《合肥市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將智能機器人定義為具備深度感知、智能決策、靈巧執行、精準控制等功能,在非結構化或動態環境下具有一定自主作業能力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以及基于智能化升級并應用于工業、服務、特種、醫療等場景的各類機器人產品?!队媱潯访鞔_,力爭到2026年,合肥市將建成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引培集聚創新創業團隊突破5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少于15家、行業頭部企業不少于3家,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市級平臺3個,培育示范應用場景30個、實現產業化智能機器人產品不少于10項(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3項)、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積極爭創省級人形機器人未來產業先導區。
在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合肥市快速明晰培育發展脈絡和目標。例如:合肥市將支持培育10大智能機器人自主創新產品,包括通用大模型、整機產品、伺服電機、傳感器、控制器、靈巧手、電子皮膚、視覺感知系統、動力系統及機構、一體化關節。同時,打造30個“超級應用場景”,其中制造業、服務業和特種領域分別10個,對符合條件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示范應用場景項目,按不超過投資額的30%分檔給予最高 500萬元獎勵。另外,合肥市還將建設數據采集和訓練中心、精加工服務中心、智能測評中心三大公共服務平臺。面向整機制造、關鍵零部件制造、軟件算法開發等細分領域,培育1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此外,合肥市將打造2個智能機器人產業園,2個智能機器人科技服務業集聚區,5個機器人典型應用示范區。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文 楊雪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