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康人壽安徽分公司以案說險】強化“三適當”,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來源:安徽商報合肥網 責任編輯:伍獻娟 分享到 2024-08-28 17:24:52

    【案例介紹】

    L女士作為一名退休人員,平時喜歡做一些保守穩健的投資,近期她接到一家金融機構打來的電話,向其推銷一款“高收益理財產品”。在銷售人員的熱情推薦下,L女士被產品的高收益所吸引,決定購買。然而,購買后不久,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該產品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已出現了本金虧損的情況。L女士感到十分困惑和焦慮,并發現這款產品的風險程度遠超保守穩健的自己可承受的范圍,而銷售人員在推銷過程中卻并未充分告知其產品的風險。

    【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不難發現,該金融機構在銷售過程中存在“三適當”原則缺失的問題。在未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的情況下,僅僅基于產品的高收益進行推銷,這顯然違反了金融產品適當性的原則。在銷售渠道方面,該金融機構采用了廣泛的電話推銷方式,未能根據金融產品的特點和目標客戶特征選擇合適的銷售渠道,不符合銷售渠道適當性的要求。而從目標客戶適當性的原則上考慮,應明確目標客戶群體,確保產品、服務與客戶的實際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相匹配,這家金融機構顯然也沒有做到。

    【風險提示】

    1、充分了解產品風險與收益“適當性”

    在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時,務必詳細了解產品的風險等級、預期收益及潛在損失,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視可能伴隨的高風險,確保所選產品符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

    2、選擇“適當”的銷售渠道

    不同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可能需要不同的銷售渠道。例如,復雜的金融產品可能需要通過專業的金融機構或顧問進行購買。請確保通過正規、合法、有資質的渠道購買金融產品,避免受到非法金融活動的侵害。

    3、確認目標群體“適當性”

    一些金融產品可能具有特定的目標客戶群體,例如年齡、收入、投資經驗等限制。在購買前,請確認自己是否符合該產品的目標客戶要求,避免購買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4、保持警惕,防范銷售誤導

    金融機構或銷售人員有時可能會為了自身利益,夸大產品收益或隱瞞風險。作為消費者,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虛假宣傳所迷惑。如有疑問,可以咨詢專業人士或相關監管機構。

    5、加強金融知識學習,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金融市場日新月異,金融產品和服務也在不斷更新。作為消費者,要不斷學習金融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產品、識別風險,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