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隨著大橋兩側節段鋼梁焊接完成,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主橋順利合龍,長江之上又屹立一座紅色的“鋼鐵巨龍”。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規劃的過江通道之一,是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兼具斜拉橋和懸索橋兩種橋型的優勢。根據《規劃》,到2035年,安徽將規劃布局長江干線過江通道32座。
公鐵大橋具有三種過江功能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起于安徽銅陵市陳瑤湖鎮花園村,跨越長江,經過羊山磯,止于銅陵市大通鎮民主村,路線全長11.88公里,具有“高速公路、城際鐵路、貨運鐵路”三種過江功能。大橋主跨達988米,上層橋面布置為6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里;下層橋面布置為4線鐵路,其中2線為合池城際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2線為銅陵南至江北港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兼具斜拉橋和懸索橋兩種橋型的優勢,具有“跨度大、荷載重、剛度大”的特點,相較于同等規模的斜拉橋和懸索橋而言,經濟性更好、行車安全性更高。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在建設中采用了多項新技術、新裝備,有“四項首創、八個工藝創新”和14項授權專利等成果。該橋的建設成果,將為國內今后同類型橋梁施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自2022年1月開始建設,是銅陵第三座長江大橋。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位于“皖江第一橋”銅陵長江公路大橋上游約720米處。合龍后,長江公鐵大橋與長江公路大橋“雙橋同框”,自成一景。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銅陵完善綜合交通設施建設、實現跨江發展的重要工程,大橋建成后,對于發揮皖江承東啟西、連接長三角和川渝鄂贛的中樞作用,促進區域交通優化發展、完善過江通道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蕪湖過江隧道工程有新進展
近日,同樣被列入《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的蕪湖城南過江隧道項目建設也迎來新進展。據悉,目前隧道右線“皖江奮斗號”盾構機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力爭今年9月底到10月初貫通,左線“皖江復興號”向11月底實現貫通目標全力沖刺。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是安徽省首條過江隧道,也是長江皖江段首條超大直徑過江隧道,被稱為“皖江第一隧”。全長5.96公里,其中盾構隧道長3.96公里,采用兩臺15.07米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自江北向江南同向掘進。據了解,待蕪湖城南過江隧道雙線貫通后,項目將進入加速建設階段,力爭2025年年中建成通車。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建成后,駕車從隧道過江僅需5分鐘,將大幅提高蕪湖市跨江交通能力,對加速江北地區發展,促進蕪湖省域副中心建設,對加快安徽省長江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32座長江干線過江通道
根據《規劃》布局方案,到2035年,規劃布局長江干線過江通道276座,其中安徽省將達到32座。根據《規劃》,2025年前,為滿足長江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南北交通運輸需求,在深入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并做好相關規劃銜接的基礎上,重點推動實施79座過江通道,其中安徽省9座。安徽的9座包括:望江長江公鐵大橋、安慶??陂L江公路大橋、池州長江公鐵大橋、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銅陵開發區過江通道、蕪湖北京路過江隧道、蕪湖泰山路長江公鐵大橋、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馬鞍山九華路過江通道。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 實習生 朱鴻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