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不斷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過去一年來,安徽始終把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動能、最大紅利,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引領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常態化對照學習滬蘇浙,我省推出8批825項改革創新舉措;52項居民服務事項長三角“一卡通辦”,173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
聯合實施國家級和省級攻關項目77項
全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過去一年來,我省深化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與上海市簽署合作共建協議,協同參與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發射?!?+6+3”大科學裝置梯次布局加速建設,推動大科學裝置共建共享,與滬蘇浙協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聯合實施國家級和省級攻關項目77項。
攜手共推科技成果轉化,2023年全省共吸納滬蘇浙地區技術合同7090項、成交額1061.49億元,分別增長69.8%和51.8%。
5條省際高速斷頭路全面打通
不斷完善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我省與滬蘇浙共同探索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體制創新,縱深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7+3”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全部掛牌運營。深化開展上海與六安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建立農產品對滬銷售渠道152個,2023年銷售額172.44億元,增長23.9%。提質升級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簽約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77個,總投資超460億元。
推進與滬蘇浙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我省推動“一卡通”和“一網通辦”擴面提效,52項居民服務事項長三角“一卡通辦”,173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長三角異地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通道全面開通覆蓋超2.4萬家醫療機構。
通行長三角更便利,一年來,我省簽訂《長三角地區省際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合作協議(2023-2025年)》,滬渝蓉沿江高鐵等18個省際鐵路項目建設計劃進一步明確,5條省際高速斷頭路全面打通,省際高速接口達到20個。
推出8批825項改革創新舉措
共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深化片區間合作,截至目前,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累計形成207項標志性制度創新成果,其中32項為全國首創。
聚合長三角優勢資源,一年來,我省組織百余家企業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幫助企業不斷拓寬國際市場,皖企走出去覆蓋145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增長35.9%,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7.8%,總量升至全國第10位。今年一季度,全省實現進出口1890.8億元、增長8.6%,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合肥中歐班列2023年發運868列,較上一年凈增百列,今年一季度,合肥中歐班列開行306列,貨值30.9億元。
創優一流營商環境,我省常態化對照學習滬蘇浙,推出8批825項改革創新舉措。在上海、杭州、南京分別召開企業家座談會,與40位民營企業家共謀一體化發展。省級政府透明度全國第3。
近750億元優質農產品走上滬蘇浙居民餐桌
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我省扎實推進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和皖西大別山區、皖南—浙西—浙南綠色生態屏障共同保護,完成人工造林28.15萬畝。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數據共享合作,在項目環評共商、移動源污染治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省際共建。落實蘇皖“2+12”、浙皖“2+5”交界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蘇皖兩省跨界水體共保聯治機制實現全覆蓋。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我省高標準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383個基地近750億元優質農產品走上滬蘇浙居民餐桌。
共同推廣長三角征信鏈平臺,我省還推動省內商業銀行利用長三角征信鏈開展查詢應用,截至目前,安徽省上鏈機構依托長三角征信鏈已累計放貸10.93萬戶、金額1.12萬億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