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記者從安徽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提升個體工商戶發展質量”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加強政策精準供給和梯次幫扶培育,不斷提升個體工商戶穩定經營能力和總體發展質量,日前,安徽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稅務局、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將實際開展經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按照存續時間、經營狀況、納稅情況、雇員人數等指標劃分為“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三種類型。提出“名特優新”分類參考標準,指導市、縣從“成長型”和“發展型”中認定“名、特、優、新”四類個體工商戶。
《方案》匯集各部門支持政策,對“生存型”,側重優化市場準入服務、降低經營場所等成本、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機制,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對“成長型”,側重暢通招工渠道、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參加社會保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強抵御風險、持續經營能力。對“發展型”,側重增強合規管理水平、支持引導轉型升級為企業、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服務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產品和服務質量好、有一定品牌影響力、深受群眾喜愛的“知名”類,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深化品牌創建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依托本地獨特產業和旅游資源,開展旅游接待、土特產品銷售、特色餐飲服務的“特色”類,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檢驗檢測、質量追溯、營銷推廣等方面加大服務支持力度,幫助對接上下游資源;對傳承民間傳統技藝,執著堅守、長期經營的“優質”類,注重傳承人培育,加強傳統技藝挖掘整理和宣傳報道。對積極參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形態的“新興”類,引導參加網上經營技能培訓,推動互聯網平臺企業提供流量支持、合規指導等服務措施。
據悉,省市場監管局于每年8月在歸集相關部門信息,與國家法人庫、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數據比對基礎上進行分型判定,分型結果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記于個體工商戶名下。
屬于“成長型”和“發展型”的個體工商戶,根據屬地原則可自主申報為“名、特、優、新”四類中其中一類,經市場監管部門審核后認定。有代表性、亟需進行保護、具有導向作用的個體工商戶,如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行業領域內優秀代表人物等,經相關部門組織推薦,征得個體工商戶經營者同意后,由同級市場監管部門認定。申報期和評審期為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次年1月1日起,被認定的“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開始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在有效期上,“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認定有效期為3年;在有效期的最后一年,由認定部門對其整體發展情況進行評估,符合條件的,有效期延長3年。
此外,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省持續出臺支持政策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省個體工商戶累計減稅降費255.19億元,降低水電氣、房租等成本約2.5億元;新增經營性貸款1017.8億元,同比增長29.96%。
《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實施以來,全省共辦理個體工商戶變更經營者登記9.74萬戶次,為4059戶個體工商戶辦理“個轉企”登記。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實有個體工商戶560.2萬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68.8%。2023年,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稅務、人行等部門,在合肥等8市13個縣(市、區)試點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工作,認定首批“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514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