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師范大學教授郝家勝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群團隊合作,完成了冰清絹蝶的比較基因組學及局部環境適應研究,闡述了這種絹蝶在新生代第四紀冰期時“走出青藏高原”的基因組進化與群體演化歷史。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
絹蝶屬是隸屬于鳳蝶科、絹蝶亞科的一類典型高山型蝶類。它是在青藏高原造山運動背景下于中新世時期快速形成,并輻射演化至北半球的昆蟲類群之一,是研究地球環境變遷和物種演化的十分理想的模式生物類群。其中,冰清絹蝶是起源于青藏高原并擴散至中國中東部江南地區的唯一絹蝶物種。
郝家勝課題組經過十幾年的持續野外采集,積累了分布在中國十幾個省份的主要絹蝶物種樣本。此次研究中,通過對冰清絹蝶的Denovo基因組測序,以及對9個不同海拔群體的重測序,研究人員分析了第四紀冰期古氣候變化下,冰清絹蝶“走出青藏高原”的基因組進化和群體演化模式。他們發現,轉座子在驅動基因組大小變異、基因家族擴張、群體遺傳分化以及本地局部適應方面起重要作用。
這些發現為“走出青藏高原”的高山昆蟲類群的進化和適應研究,特別是物種形成和分化、群體的適應性分子進化等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記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