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臨近“大雪”節氣,但近期持續的暖陽,著實讓大家體驗了一把冬日里的小陽春。暖冬之下,今年市場上羽絨服價格如何,銷量有沒有變化?近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在省城市場進行了走訪。
羽絨服價格走高銷量走低
“以前這個季節,我早就冷的把家里鍋爐開開了。今年很暖和,我羽絨服還沒穿上身呢!”市民陳小姐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她除了上個月底因為降溫套上厚大衣外,近期其他時間穿的都不多,況且今年羽絨服太貴了,也不打算買新的了。
陳小姐的感受與大多數消費者類似,記者在市場上走訪后發現,由于氣溫上遲遲未“入冬”,最近市場上羽絨服陳列都比往年少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大衣和輕薄棉服。
金女士在合肥白馬服飾城經營了一家女裝店鋪,兼做線上批發和零售。她表示,今年羽絨服價格較往年漲幅在10%左右,銷量也不太好,“以前這個時間每天走貨量在300~400件,現在只有100多件?!苯鹋空f,因為遲遲沒有降溫,她已經把店里的主營產品調整為毛衣和內搭了,“走貨量比羽絨服要多得多?!?/p>
成本推高價格消費者不買賬
據了解,一件羽絨服主要包括面料成本、羽絨成本和人工物流成本等。其中,羽絨成本占比在30%到40%,不少專家認為,今年由于羽絨尤其是鵝絨漲價明顯,造成了羽絨服價格整體上調。此外,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也助推了羽絨服的漲價。
已在杭州做10年服裝生意的安徽人李先生認為,羽絨服漲價雖然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但消費需求使得這樣的漲價很難被消費者接受,“羽絨服不同于其他消耗品,年年都得買,買一件經典款羽絨服可以穿很多年。況且近幾年羽絨服款式更新不大,消費已經飽和,大家就更沒有購物需求了?!?/p>
顧客消費不再“浮躁”
最近,一句“不是羽絨服穿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在網絡上火了起來,相較于動輒數千元的羽絨服,百元封頂的軍大衣雖然“復古”,確實既保暖又符合預算。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軍大衣市場翻紅,是消費者面對連番漲價的羽絨服而做出的理性消費行為。軍大衣能火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也算給羽絨服市場提了個醒:“貴氣”抵擋不了“寒氣”,羽絨服不能浮躁地一味追求“高端”“高價”,還應把握品質消費新趨勢,回歸商品的實際用途。品質經得起檢驗,價格對得起體驗,消費者才能樂意買單。
(安徽商報融媒體見習記者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