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建立“科學會堂”到拿出1億元建立合肥市科技館,再到斥資9.08億元建設占地約70畝的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跨越40年,合肥市科技館在時代變遷中,見證著合肥科普事業蓬勃發展的鏗鏘步伐,映射著一代代合肥人對科學的執著與熱情。
在2023年全國科普日到來之際,記者走進了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聽親歷者講述合肥市科技館“蝶變”背后的故事。每一處變化,都是合肥扎實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持續滋養豐滿“科普之翼”,推動科普與科創“比翼齊飛”的生動縮影。
位于黃山路上的合肥市科技館。
初具雛形 40年前設“科學會堂”
羅季峰,合肥市科技館副館長,在館里工作了20余年。提起合肥市科技館的“前世今生”,他如數家珍?!昂戏适锌萍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绷_季峰告訴記者,當時,國內許多地方都在探索建立科技館,以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合肥也不例外。
最初的合肥市科技館就設在霍邱路和六安路交口西北角原市科協的辦公樓上,面積400多平方米,還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科學會堂”?!翱茖W會堂”里有電影放映機,經常會放映一些科普電影,還設有科普畫廊,展示一些與科學相關的模型。不過,由于“科學會堂”條件相對簡陋,很多科普工作難以開展,很少有市民自發、主動地上門接受教育。
上世紀90年代,合肥科技迅速發展,成為擁有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批實力派高校院所的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在1997年的一次民意調查中,“建科技館”在眾多市民建議中居于前列。
群眾有所呼,政府有所應。1998年,合肥市科技館建設正式被市政府立項,并專門成立了籌建小組。在羅季峰看來,這充分體現了合肥對群眾心聲的重視和科普事業的追求?!昂戏适锌萍拣^總投資約1個億,而當年合肥的可用財力才39個億,可以說,合肥是從并不寬裕的家底中分出很大一部分財力來做這個事。當時,這也成為了合肥有史以來,公共投資規模最大的社會公益性項目?!?/p>
位于高新區的合肥市科技館新館。
行程萬里力求籌建最好的科技館
合肥市科技館建設立項后,籌備小組迅速奔赴北京、天津等全國多地進行考察,吸取經驗,并達成共識:要建就建最好的,要達到國內一流水平。1999年,在經過層層篩選的6個場館建筑設計方案中,最終定下了設計造型最具科技感的一套方案:這就是如今合肥市科技館的建筑造型——外觀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象征著遠航的“科技之舟”。
同年,在無數合肥市民的翹首以盼中,合肥市科技館正式破土動工。項目占地約25畝,總用地面積1671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000平方米。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基礎建設的同時,籌備小組也開始奔赴全國各地考察,四處征集、定做展品。
“當時,科技館在全國還屬于新興事物,能夠制作科技展品的廠家也是少之又少,光是找展品這塊就費了很大的功夫?!绷_季峰說,在找展品的過程中,合肥市科技館還尋求了中國科技館的相關專家幫助。最終,誕生了134件(套)展品,其中80%的展品都可以用手操控,“高壓放電”“揮手測速”等展項更是成為了科技館標志性展品并保留至今,吸引著眾多游客參觀打卡。
2001年10月,合肥市科技館還在布展時,著名物理學家、合肥老鄉楊振寧就前來參觀了。楊振寧參觀后非常高興,當場寫下一段話:“合肥科技館之設立,對提高市民科技知識有極大好處?!焙髞?,楊振寧還向合肥市科技館捐贈了獎章、手稿、照片等,目前這些展品都在合肥市科技館楊振寧陳列館中展出。
楊振寧陳列館。
常辦常新“科技之舟”人氣長虹
2002年5月26日,萬眾矚目的合肥市科技館正式對外開放,共5層樓,設置了13個展區,成為當時繼北京、上海、天津之后,全國第四個現代意義上的科技館。
開館當天,羅季峰印象深刻。
“當時我們計劃5月26日舉辦開館儀式,5月28日再正式對外開放,可市民們看到開館儀式的新聞后,就迫不及待地趕了過來,隊伍排了一圈又一圈?!绷_季峰說,那天他拿著大喇叭,一遍遍地勸說排隊的市民改日再來參觀,可依然阻擋不住大家對這座“科技之舟”的巨大熱情。
自此,合肥市科技館就成為了許多合肥市民的必打卡地之一?!梆^內的瞬時承載量是1000人,達到這個流量后,我們就進入管控階段。離開多少人,再放進來多少人,館外的排隊區最多可以容納2000人?!绷_季峰說,為了讓更多的游客能進來參觀,館里不得已想了個辦法——禁止游客在館內飲食,這樣參觀者餓了出去吃飯,就可以給其他游客提供入館的機會?!皠傞_館那5年,合肥市科技館平均每年人流量超過20萬人次”。
為了推動合肥市科技館可持續發展,持續為市民提供更新鮮、更豐富的展品,2007年,合肥市科技館提出了一項重要辦館理念——“以人為本,常辦常新”。此后,緊跟科技進步和呈現方式發展,合肥市科技館每年保持20%的展區展品更新改造比例,每隔5年,向觀眾呈現一座全新內容的科技館。館內展品數量也從起初的134件(套),增加到后來的400多件(套),年平均人流量也增加到70萬人次
任重道遠 合肥科普事業發展步履不停
隨著市民對科普需求的日益增長,合肥決定在保留老館的同時,在高新區王咀湖東岸建一座合肥市科技館新館。新館2017年10月立項,2019年12月開工,總投資9.08億元,總占地面積約70畝,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四層,地下一層,是老館建筑面積的4倍多。
2023年8月,被稱為“智慧盒子”的合肥市科技館新館進入征集意見試運行階段,每周五、六、日以預約參觀的方式與廣大市民見面。館內設立了11個常設展廳,2個特展廳,館內展品數量增加到1019件(套),是老館的2倍多?!霸谡蛊吩O置中,展品研發部的同事們進行了頭腦風暴,展品創新率達53%,很多展品都是國內首創?!?/p>
一部合肥科技館變遷史,就是一部合肥科普事業發展的縮寫史。
如今,合肥在發揮市科技館科普服務主陣地作用的同時,還構建了以合肥市科技館為主體,現代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等專業科技館為補充,縣(市)區特色科技館、社區科普館為基礎,實體科技館與數字科技館相結合的場館體系。
合肥還依托豐富的科創資源,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島、科大訊飛、蔚來汽車、中科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安徽創新館等科研單位和企業成為學生們最感興趣的研學地。截至目前,合肥已擁有100多個科普基地,并串珠成鏈,打造了一批精品科普游線路。
合肥是創新之都、科教之城。合肥市科技館的肩上承擔著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使命?!拔覀冃枰ǜ罅?、更多精力,開發科普資源、創新傳播形式,讓科學種子根植于青少年內心,結出更多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科技碩果?!绷_季峰說。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衛曉敏/文 高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