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已經像水、電、燃氣一樣,融入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提供“即取即用”的社會化服務。
9月1日,由蕪湖市政府與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共建的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正式揭牌運營。隨著蕪湖集群智算項目持續落戶,將建成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萬P智算產業園,并逐步推進人工智能芯片國產化,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每1000P算力,意味著可以達到每秒100億億次浮點運算能力。而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的總規劃智算能力是3000P,預計今年年內建成投入1000P智算能力。
可以預見,作為目前長三角地區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智算中心,該中心將通過算力產業深化人工智能應用,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安徽乃至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如今,身處長三角腹地的蕪湖搶抓“東數西算”機遇,不斷打通信息“大動脈”,著力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鏈接和重要節點。從蕪湖數據中心集群獲批建設,到優質項目陸續落地,再到此次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的揭牌運營,都證明了這座城市的融通實力。
身處數字經濟的時代浪潮,蕪湖何以脫穎而出?
融通
一個城市的發展層級,取決于對生產要素的融通能力,主要體現在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和輻射程度上。
數天前閉幕的蕪湖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要加快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打造全國算力中心城市和智算中心,賦能千行百業發展。
在融通層級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的出現,有了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一方面,蕪湖作為安徽省域副中心,有責任也有能力挑起大梁,提供強大的算力資源和全新的算力服務,為推進安徽乃至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時代全面開啟,蕪湖想要走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之路,也需持續提升算力、激活經濟潛能。
換言之,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的意義在于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算力,促進區域數據資源整合,加速科創成果孵化和新興產業升級。
說到這座智算中心的特色所在,中國電信安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穎用了“五個第一”概括?!斑@是第一個年內實現千P規模的智算中心,第一個規模供給融合異構算力服務的公共智算中心,第一個具備全國算力集群統一調度能力的智算中心,第一個融合量子安全的智算中心,第一個融通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態的智算中心?!眲⒎f說,長三角(蕪湖)智算中心將成為具有產業生態競爭力的智算中心,最有條件構建完整的人工智能上下游產業生態。
在賦能數字經濟方面,智算中心還有很多亮點。比如,該中心部署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云網融合的天翼云4.0核心節點,具備37萬核通算能力,為大模型訓練、無人駕駛、設計渲染等提供全場景算力服務。依托智算中心,還能開發“AI原生”應用,各類人工智能模型將在教育、醫療、交通、金融等領域大量涌現。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帶來了全球算力需求爆發性增長?!敝袊磐ㄔ涸拼笏笨偣こ處煿帘硎?,長三角智算中心落戶蕪湖,體現了安徽的戰略眼光,勢必通過優化算力供給、加強技術創新、促進應用落地,賦能安徽乃至長三角企業發展。
底氣
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領域,長三角地區可謂“高手如林”,很多城市也在積極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但這一次,為什么是蕪湖?
首先,作為國家戰略,蕪湖數據中心集群是“東數西算”長三角樞紐兩大集群之一、中部六省唯一的數據集群,既可輻射長三角、服務中部地區,也是聯通東西部樞紐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目前,蕪湖集群已簽約華為、中科曙光等一批重大數據中心項目,落地項目總投資額超過2300億元。這些項目在建機架規模今年將突破10萬個,屆時算力規模將提高12倍。力爭到2027年,蕪湖集群機架數、上架率等指標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數據中心及關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在數字經濟賦能千行百業方面,蕪湖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
蕪湖的優勢,還在于扎實的產業基礎。正如很多人所說,“無論水上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飛的,蕪湖都能制造”。當前,蕪湖已經構筑了特色鮮明、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的產業體系,制造業涵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8個,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航天航空(低空經濟)、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十大新興產業。齊全的工業門類、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是蕪湖加快高階算力設施建設、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算力樞紐港的實力所在、底氣所在。
建設智算中心,提升算力水平,更需要強大的數據支撐和技術賦能。2017年,全省唯一的中國電信集團級云計算中心正式落戶蕪湖,擁有數據中心機柜2000架,提供25萬核云計算、18P云存儲資源。2019年,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和蕪湖市共同建設蕪湖大數據產業園,引入長三角信息智能創新研究院、曠視科技、南威軟件等大院大所及知名大數據企業入駐。長三角地區最領先的市縣、行業、企業一體化的“政務云”和全國首個“人民城市云”在蕪湖相繼發布,積極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和城市智慧治理。這一系列項目,都為蕪湖擁抱“東數西算”提供重要的算力支持和云網基礎。
綠色,象征著生機與活力。今天,人們對“綠色”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是在青山與綠水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產業結構轉型能源結構優化最直觀的體現,是一座城市選擇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代名詞。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市生態環境局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堅持系統化監管,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笔猩鷳B環境局自然生態科科長陳超君說,“我們將繼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有效降低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p>
向綠而行,和諧共生。今日的蕪湖,生態優美,宜居宜業;今日的蕪湖,環境優越,干勁滿滿。全市上下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走出一條新時代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活力更強、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