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燈光交錯,依舊掩蓋不了他千年來的文化古韻,亭臺樓閣,古城磚墻,每一處都透露著歷史深深的積淀,這是朱熹創辦的一所書院,也是他創辦的最后一所書院,漫步院中,我們被夜景所震撼,沉下心靈,你仿佛能夠聽到歷史之下布滿灰塵之中的悠悠回響。就是中華的文化傳承,在福建這座城市里,它一點點地滲透著,透過現在的高樓大廈,燈火通明,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融在人們的骨髓里,敬仰著一代又一代的百姓。
朱子的故里在南平,他一生七十余載,在閩北度過了六十二年的漫長歲月,我們在南平這片土地上,總能夠探尋到朱子文化的點點痕跡,尤其是在這里“閩學之源,理學之巔”,這是他的考亭書院,這是讓四方學子不遠千里負笈來此求學問道的書香圣門。
一到朱熹,人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他的理學,就像提到孔子,我們可以聯想到儒家學派一樣,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就成為了正統。再到東漢末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百姓們求佛問道,威信又開始被削弱,最后再到北宋士,大夫們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儒學復興運動,理學就在這場儒學復興運動中孕育而生,他可以被稱之為理學,也可以被稱之為道學,他是在儒學的基礎上的再發展。是一個龐大而嚴密的體系,宇宙萬物皆由“理”,“氣”兩方面構成,萬物各有其理,而萬物之理終歸為一。那就是朱子的思想,是朱子的文化內涵。
搜索文化是我國文脈傳承中的一支,文脈的傳承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最重要載體,它融合著各朝各代人的思想,它有著以史明鏡的重要作用。文脈應該是一條生生不息,永不會停止的脈搏,在福建的這片土地上面,為了探尋一道道文脈,人們見過一座座的書院,人們走在里面,以最赤誠的心感受著古人對于文學的創造與創新,新人們企圖從中汲取更多的知識,但是這條深沉的脈搏,它的養分是無窮無盡的,他無處不在,滲入了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里的水土,我覺得就應該包括一個地方生生不息的文脈,我們見到今日的科技迅速發展,我們見到今日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都離不開文脈的有力支持。
那朱子的文化,形成一方人民的生活習性,百家之匯融,才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奧秘之在。一座座古建筑物,它們承載的不光光是秀麗的風景,但是我們的尋根之處,所以重溫他們既是重溫仁人志士的先進思想,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神韻,我們應當用心保護。也只有傳承中華文化,才能夠彰顯盛世華章。(作者:福建農林大學 董文軒 )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