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7月27日上午,由包河區煙墩街道竹園社區黨支部、合肥市愛鄰社會工作服務社攜手合肥師范學院組織開展的暑期“非遺·傳承”系列活動圓滿落幕。通過為期4周的非遺主題課程學習,使青少年近距離接觸非遺、熟悉非遺,激發青少年對非遺文化的熱愛和興趣。同時,也為社區的青少年學生打造一個快樂、充實的暑期生活。
妙手生花,指尖納福
剪有神,有剪即生花;紙繽紛,無墨也飄香。非遺剪紙以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為豐富轄區青少年暑期社區生活,學習并宣傳黨的二十大“堅定文化自信”精神,領略非遺文化魅力。非遺系列活動第一周,以剪紙藝術為點,以傳統文化為面,點面結合,為轄區青少年學生展示剪紙這項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力圖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美的鑒賞能力,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喜愛。
勾畫臉譜,樂識國粹
戲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和輝煌的歷史。京劇臉譜是中國戲曲中不可或缺的國粹藝術之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發揚傳承的智慧結晶。非遺系列活動第二周,開展的是融合趣味性和學習性的京劇臉譜繪制。志愿者結合京劇片段和歷史故事向孩子們普及了京劇臉譜的由來、每種臉譜代表的人物形象等文化知識。再通過臉譜繪制,讓青少年親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千年霓裳,最美云肩
云肩,是古代置于肩部的裝飾織物,多以彩錦繡制而成,是傳統服飾之美的典范。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云肩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文化底蘊哲理深邃。非遺系列活動第三周,志愿者帶領青少年了解到云肩的由來與作用,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云肩掛飾。通過粘貼、勾勒、繪制,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同時又能夠弘揚中國傳統服飾的裝飾文化與魅力。
“布”期而遇,邂逅扎染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扎染的顏色是扎染的靈魂所在,在虛實相間、濃淡相宜中,色彩暈染層次豐富,具有朦朧和變化迷離的美,傳統色彩相對單一,多用靛藍色,清新素雅,有回歸自然的美,被廣泛地運用到了服飾壁畫等布藝中。夏天與“色彩”的相遇,在彩色相間的圖案之中,扎染的是民間藝術的傳承。非遺系列活動第四周,課堂上,孩子們無序的捆扎之中,帶來的是創造和驚喜,讓傳統文化在學生心里烙下深刻的印記。
筆尖有夢,翰墨飄香
翰墨傳承文化 書香沁潤人生。為弘揚書法之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營造“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的文化氛圍,讓轄區青少年在暑假有一個健康的學習氛圍和環境,社區社工積極鏈接社會資源,特邀專業書法老師開設“墨竹”書法課堂,培養青少年多元興趣發展需求,挖掘學習興趣,提升美學修養,引導他們掌握一技之能,促進其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竹園社區利用暑假期間,以促進轄區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為出發點,帶領轄區青少年一起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民俗、認知傳統、陶冶情操,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養,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非遺文化的傳承要從小抓起、循序漸進,讓優秀的非遺文化潤物細無聲地融入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并使之成為青少年的興趣愛好,為非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因子,讓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路更為寬廣。(李艷君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