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從部隊轉業到地方,鄭國棟就給自已定下一個基本原則:“以一個新兵的工作姿態去工作,以一個小學生的姿態去學習”。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首先,把涉及到城市管理各類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知識,反復進行學習、摘抄,了解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很快熟悉了我自已所做的業務工作。其次,向本單位的老同志,謙虛請教、不恥下問,并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很快掌握了開展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再次,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適應。
2015年全市開展餐廚垃圾收運管理工作,鄭國棟結合蜀山區餐廚垃圾收運工作實際工作情況,制定了蜀山區餐廚垃圾申報、收運工作流程圖,并創新出以大型綜合體為主,聯動周圍餐飲單位統一集中的餐廚垃圾收運方法,創新出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布局方式,在全市第一個創新以大型綜合體為試點的餐廚垃圾收運模式,獲得市城局表彰,并在全市進行推廣。蜀山區餐廚垃圾收運量和收運比率以連續三年排在全市第一。
2018年以來合肥市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鄭國棟結合垃圾分類的綠色環保理念,創新舉措,做了很多工作。全國首創垃圾分類移動式科普體驗館。該館由兩節廢舊集裝箱改造而成,全區巡展,成為合肥學生暑期最紅打卡地。全省領先推出“支付寶+垃圾分類”智能回收平臺。支付寶下單“賣垃圾”,手機上網預約售賣家中可回收物。全省率先設置垃圾分類社區分揀站。建成20余座垃圾分類社區分揀站,市民可就近售賣可回收物,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聯網”融合。搭建垃圾分類數字化監管平臺,該平臺可實時掌握各小區垃圾分類站點運營情況,并實現對垃圾的前端分類投放全過程管理。
這幾年,鄭國棟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摸索了一套工作方法:要做好垃圾分類,必須前中后端一起抓。前端抓宣傳。營造濃厚垃圾分類宣傳氛圍,設立桶邊督導員,讓垃圾“隨手扔”變成“隨手分”,培育市民垃圾分類文明自覺習慣。中端抓收運。這些年蜀山區全面推廣定時定點分類模式,強化了垃圾分類收集收運專業化隊伍建設,進行專業化收集、專業化收運。后端抓監管。加快建設餐廚垃圾分類處理場,逐步形成垃圾分類閉環操作模式,同時強化執法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堅決制止亂倒垃圾及垃圾不分類現象,形成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另外,以“熱心、細心、耐心、恒心、信心”為標準,鄭國棟還組織定期評選生活垃圾分類優秀督導員,提升督導員業務能力,促進垃圾分類工作做細做實。
今年4月以來,合肥市大力推進已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站點規范運行工作。鄭國棟同志堅持每天深入一線,督查指導各個小區垃圾站點運行情況。在每個分類小區,都留下了鄭國棟的身影,他不厭其煩地向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教會居民如何分類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從源頭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的意識和精準率。截至6月底,蜀山區1103座垃圾分類投放站點全部啟用。